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18日
鉛蓄電池不再是“兩資一高”產業 建議取消4%消費稅
近4年來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都在密切關注鉛蓄電池行業的稅率問題。
2016年1月1日,財政部等下發文件,對鉛蓄電池征收4%的消費稅。查閱當時的文件可以開出,開征的初衷是從環保角度出發,限制“兩高一資”產業,引導綠色發展理念。
3月10日,張天任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經過近些年的國家大力度重拳整治,行業集中度空前提升,企業已在生產環節實現了零污染,不再是“兩資一高”產業。因此,他建議國家要對鉛蓄電池消費稅實施效果進行重新評估,以建立科學的發展政策。
建議取消4%消費稅
《21世紀》:4%的消費稅,對企業和產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張天任: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對52家規模以上大中型鉛蓄電池企業統計,2016年(征收消費稅之后)主營業務收入為1006.54億元;凈利潤為22.25億元,利潤率僅為2.21%。這52家大中型企業,繳納稅費總額(共24個類別稅項)為74.50億元,稅負率高達7.4%,遠遠高于全國工業企業的稅負率。
同時,數據顯示2016年鉛蓄電池行業出口額為24.68億美元,比2015年下滑16.93%,2017年出口額與2015年相比仍下滑4.81%。
浙江省蓄電池行業協會調查顯示,一些內外資鉛蓄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向稅費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投資建廠。2017年以來,已有10多家企業到東南亞、南美等國家投資建廠,由于國外建廠利潤豐厚,其中有一家在越南建廠的企業利潤率達25%,另一家在孟加拉國投資建廠的企業利潤率達40%左右。
《21世紀》:你提出取消4%的消費稅,理由是什么呢?
張天任: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污染防治重點已經從生產企業轉移到了廢舊電池回收處置環節,面向生產企業征收的懲罰性消費稅,不夠精準突出“防污治污”,反而給生產者造成過重負擔,創新研發和環保投入后勁乏力,不利于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全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首先,經過幾輪整治,中國鉛蓄電池的行業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企業數量已從近2000家銳減至300家左右,其中經工信部嚴格審核,截至2018年底,符合《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有144家。
二是,生產過程中不斷融入最新技術,使得能耗降低了30%,電耗下降了40%,綜合節能超過50%。
三是,鉛蓄電池中70%的成分是鉛,但從全生命周期看,鉛蓄電池并非資源消耗型,中國目前的回收率達到90%以上。
四是,廢舊鉛蓄電池具有極高的回收再利用價值,是唯一可以高效循環利用資源的電池產品,也是所有的廢物中資源回收可利用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8%以上,我國也已達到90%以上,部分龍頭企業的鉛回收率更是高達99%以上,與國際最高水準一樣。
五是,鉛蓄電池是中國使用范圍最廣、市場份額最大的電池產品,近幾年的年遞增率達8.2%,剛性需求明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被替代。據預測分析,各類低速電動交通工具鉛蓄電池的年需求量約在11000萬千伏安時以上。據國際可持續發展聯盟(TSC)2017年度《跨供應鏈集體行動倡議》影響報告,鉛蓄電池躋身可持續消費品排行榜第二位。
六是,西方發達國家并未限制鉛蓄電池的發展,也沒有列入污染產業。
實踐顯示,目前僅存的大型骨干企業,已全面實現了清潔化生產和環保達標,鉛蓄電池不是高污染產品,只要合法規范貯存、運輸和處置,就不會產生環境污染。總之,鉛蓄電池不再是“兩高一資”產業。
《21世紀》:你連續幾年提出取消4%消費稅的議案,有關部委是如何答復的?
張天任:相關部委都非常重視,財政部甚至派專員與我聯系,也組織了力量進行了調研回訪,認真聽取了諸多企業的建議。
今年,因為4%的消費稅已執行滿3年了。從中國財稅制度的慣例出發,3年一般是一個觀察和調整的周期。從當前整個經濟形勢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看,我預計調整的可能性會很大,這對行業是利好的。
建立正規回收渠道
《21世紀》:你認為鉛蓄電池應該如何建立回收和再生環境?
張天任:目前,鉛蓄電池的污染源的重點已經從生產環節轉移到了回收和再生環節。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有1.98億只、重量超過500萬噸的鉛蓄電池報廢,其中七成以上廢鉛蓄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
污染的根源在于,非正規渠道中,電解液(主要是硫酸和鉛泥)較難回收處理,被直接排入環境中。另外,全國有資質、上規模、專業化的廢鉛蓄電池回收處置企業不到30家,開工率不足五成,經營壓力巨大。
《21世紀》:為什么正規企業回收不足?
張天任:我們企業是通過全國30多萬家經銷商來回收。然而,由于廢舊鉛蓄電池來源面太廣,他們未必會全部賣給我們。非法回收、冶煉商販因為不需要出具發票,因此回收價格相對較高。他們的冶煉過程非常簡陋,隨便支一口鍋就可以冶煉,成本低。
所以,一方面應加快完善制度,制訂相應的財稅扶持政策,鼓勵規范企業積極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構建“生產—消費—回收—再生”的閉環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重拳打擊“地下產業鏈”,徹底消滅污染源。
《21世紀》:你如何看待鉛蓄電池和鋰電池的差異?
張天任:從應用領域看,汽車起動電池幾乎100%是鉛蓄電池;通信領域(主要是后備電源)鉛蓄電池應用仍是主力軍;即使是國家大力推進的可再生能源工程,凡新上項目70%以上仍應用鉛蓄或鉛碳電池配套儲能。再有,據協會對專業化集中生產低速電動交通工具動力電池的大型企業調研,動力鋰離子電池僅占3%左右。并且,新型鉛蓄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步伐的加快。
在這種情況下,以鋰離子電池替代與其應用領域存在較大差異的鉛蓄電池,沒有必要,亦不可能。
上一篇:太陽能電池背材膜業務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