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1月17日
為何電池標準化如此難?
我國動力電池標準化問題由來已久,長期以來,動力電池尤其是單體電芯的規格尺寸不統一,一直是主機廠和動力電池企業合作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阻礙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障礙,給主機廠和電池廠都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多年來,國內包括政府、車企、電池企業、標準制定機構在內的各方都想牽頭制定相關標準。
但是迄今為止,動力電池在標準化制造上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目前國內雖然有推薦標準:GB/T34013-2017(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但由于代表性不足,抑或考慮尚需完善等問題目前大家基本不采用;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還處在電池路線各不相同、電池型號繁雜、產量分散的較為無序的狀態。甚至有網友向工信部留言建議,得到的回復是“通過標準的引導和規范作用,促進動力電池產品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
為什么電池標準化這么難?
電池標準化后,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比如,換電技術,電動汽車沒電了,用幾分鐘的時間換幾組電池就可以滿血復活了,不用等待漫長的充電過程;標準化的電池也可以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標準化的電池也利于廢舊電池的回收和階梯利用。甚至可以降低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生產、維修的門檻。
但為什么電池標準化這么難?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動力電池標準化制造進程之所以如此緩慢,主要因為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動力電池行業尚未成熟,不同企業在動力電池的選材、設計、連接方式等方面往往不能達成共識,各家對于標準的理解都不一樣,很難統一;其次,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對動力電池的選擇往往基于對電池技術的掌握程度及產品的定位,動力電池被動地形成了種類、型號等技術參數各不一樣;再次,由于動力電池產業處于初級階段,各企業尚在探索之中,行業內缺少可以引導標準化形成的巨頭。
另外,電池和電動汽車企業均將電池、電池組的設計、工程和控制策略視為核心技術和重要的知識產權。出于保密的考慮,多數企業不愿將自己制造的動力電池參數公之于眾,這使得制定行業標準失去了必要的技術參數作為參考。從國際環境看,新能源的推廣不僅僅存在于中國。德國、日本、美國對鋰電池儲能需求比較大。目前動力電池的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比如中國的比亞迪、日本松下、韓國的三星和LG化學、美國A123,還有特斯拉超級工廠。這么看來,電池標準化不僅僅是國標這么簡單了,想全球標準化肯定是難行之路。
有觀點認為在目前的現狀和條件下,其實單體電池的型號不統一并不是當前車用動力電池的最大問題,反而是電池組的標準化更加重要,首先把動力電池模組做成標準化,包括尺寸標準化和DR平臺標準化,待模組標準化后再反向規定電芯的規格。
電池企業開始采用VDA標準
其實,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下,國產動力電池的規格尺寸正在從此前的極度混亂狀態將逐漸走向標準化。動力電池規格尺寸標準化是大勢所趨,其中單體電芯的規格尺寸或將率先實現統一。據了解,在動力電池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和產品一致性等性能不斷提升的要求之下,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企業開始自發的采用VDA標準去開發設計批量生產的新一代電芯產品,主要配套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其中,包括寧德時代、天津力神、國軒高科、中天儲能、捷威動力、孚能科技、邁科新能源、中信國安盟固利等多家優秀的電池企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