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9月06日
國產客機制造時代開啟
7月31日,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頭在特種成飛民機公司下線,此前首架飛機的前機身、中央翼和副翼此前分別在南昌和西安下線,其他機體部段也將在近期陸續下線和交付。據悉,C919首架試飛飛機計劃在下半年開始總裝,這將為其在2015年實現首飛奠定堅實基礎。目前,C919累計訂單400架,一個包含鋰電池在內的千億規模的產業鏈已經形成。
鋰電池版塊相關股推薦
中航電子:資產注入箭在弦上,成飛集成股權增值空間巨大
類別:公司研究機構: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陸洲,楊紹輝,余兵日期:2014-03-26
事項:中航電子披露2013年年報: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9.99億元,同比增長8.20%;實現凈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4.12%;每股收益0.36元。公司擬每10股派送現金股利0.5元(含稅)。
平安觀點:
公司業績符合預期,內涵與外延式增長空間廣闊。
非航產品增速較快。2013年,公司特種收入占比超過80%,產品毛利率超過30%,特種產品收入同比增長7%,非航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1%。預計未來5年,公司的非特種防務和民品業務占比降逐步提升至接近50%。特種產品中,公司飛行指示儀表收入增長勢頭較強,同比增幅達89.8%;飛機告警系統收入增幅達69%;大氣數據系統和傳感器、敏感元件收入增幅超過30%;專用驅動作動系統、特種照明系統增幅均超過10%。
非航產品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千山機電實施民用"黑匣子"項目,主要用于軌道交通和石油開采,未來10年市場空間可達30億。子公司寶成儀表的智能紡織機械已成爆發性增長,粗紗機、細紗機等產品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訂單充裕。
持有成飛集成股權增值空間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年報顯示,中航電子持有成飛集成310萬股,占比0.95%,初始投資成本310萬元,期末賬面價值達4984.47萬元。一旦今年成飛集成重組注入防務裝備類資產,這部分股權的增值空間可能遠超預期。
研究所資產注入箭在弦上。目前,中航電子大股東航電系統公司未上市資產主要集中在下屬五個研究院所中(自控所、計算所、上電所、雷電院、電光所)。
這5家研究所2012年的收入合計137億元,利潤總額近17億元。而中航電子2012年利潤總額僅占航電系統的20%,未來可能整合的資產規模為公司目前的3倍以上。我們預測,從產業整合和消除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的角度看,中航電子后續仍存在資產整合空間。目前,全國范圍內的特種科研院所改制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國家對改制進程已有明確的時間表,中航電子有望率先實現改制注入。
航電系統資產盈利能力突出。考慮軍機列裝及現有特種飛機的航電升級,特種航電市場的規模約為600億元。在先進戰斗機上,特種電子系統的成本已占到整機成本的40%左右,特種電子系統費用占戰斗機總壽命期費用的三分之一。電子戰專用飛機、預警機和電子特種等飛行平臺的電子設備所占成本比例幾乎達到50%,如E-3A預警機占44%、EF2000和F-22飛機約占40%。國外大型客機中,機載設備在飛機成本構成中所占份額均高于30%,國內ARJ-21的機載設備所占份額約為33%。從特種集團來看,配套件公司的盈利能力遠高于整機公司,航電系統下屬各公司的凈利率水平平均在10%以上,在各板塊中遙遙領先。
給予“強烈推薦”評級。我們預測中航電子2014-2015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45元和0.58元,當前股價對應今明兩年動態PE分別為47倍和36倍。作為航電系統唯一上市平臺,中航電子ROE和毛利率水平在特種板塊名列前茅,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保守估計將超過25%,下一步可能整合的資產規模又是公司目前的3倍以上。我們給予公司“強烈推薦“評級,目標價25元。
風險提示:特種訂單及后續整合時點存不確定性。
洪都特種:成飛集成不同資產注入方案對洪都特種的影響分析
類別:公司研究機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邱世梁日期:2014-01-03
一、事件:
12月30日晚成飛集成發布公告,因實際控制人特種籌劃與成飛集成相關的重大事項,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3年12月23日開市時起停牌。停牌后,公司及有關各方正在緊張、有序地積極推進相關重大事項,并已確定以成飛集成為主體,擬注入特種從事防務裝備生產制造業務的相關資產,目前有關方案的詳細籌劃及論證正在推進中。
二、我們的分析和觀點
根據公告,成飛集成擬注入特種從事防務裝備生產制造業務的相關資產。由于成飛集成是特種防務平臺“特種特種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裝備,前身是中航防務)”的兩個資本運作平臺之一,我們判斷,此次注入的資產應為中航裝備旗下相關資產。中航裝備旗下有成飛集團、沈飛集團等十個成員單位;擁有洪都特種和成飛集成兩個資本運作平臺;公司按業務劃分主要分特種特種、特種民品和非特種民品。首先我們先對中航裝備旗下資產進行研究,再根據可能注入資產的幾個方案進行分析其對洪都特種的影響。
(一)中航裝備資料:
1、特種從事防務裝備生產制造業務相關資產的平臺為特種特種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裝備),成立于2011年。中航裝備前身為中航防務,成立于2009年3月。中航裝備是特種的主業板塊,主要負責戰斗機、教練機、無人機及特種武器系統的預研、研發、實驗、制造、銷售、維修服務和國際合作,并從事中型噴氣公務機和非特種民品業務等相關防務技術延伸產品的研制生產。目前中航裝備管理10家單位,包括沈飛集團、成飛集團、洪都集團、中航貴飛四家飛機制造公司,沈飛所(601所)、成飛所(611所)和空空特種研究院三家飛機特種設計研究院所;吉航、長飛、天水三家飛機維修企業;擁有洪都特種和成飛集成兩個資本運作平臺。中航裝備成立后,原中航防務分公司旗下的上海特種發動機公司被置出,新增一家中航貴飛公司(2011年成立,將中航通飛旗下貴航集團的教練機、無人機等業務整合后成立的公司,歸為中航裝備旗下)。根據特種網站信息,中航裝備2012年末資產總額750億元、收入351億元,利潤9.4億元,EVA5.7億元。從收入構成上看,公司的防務產品收入占比約80%。
2、中航裝備按照業務劃分可分為三大業務板塊:(1)特種特種板塊:戰斗機、教練機、無人機和特種武器系統;(2)特種民品板塊:大飛機結構件、民機轉包等通用特種業務;(3)非特種民品板塊:專用汽車、汽車結構件和鋰動力電池。除了三家飛機維修公司、三家研究院所和中航貴飛以外,沈飛集團、成飛集團和洪都集團業務均涉及特種特種、特種民品和非特種民品。
3、中航裝備在特種特種方面的規劃是,做好現役特種武器裝備生產交付的同時,以殲-10、殲-11、L-15、教-8、教-9和霹靂系列特種等特種武器產品為重心、加快實現相關產品系列化發展,并重點研發新一代戰斗機、無人機和特種武器系統,同時以梟龍、L15、K8、雷電10A特種等產品為重點拓展國際防務市場。特種民品方面將做好大飛機等結構件制造,加快開展中大型噴氣公務機研發制造,提高民機轉包生產能力,擴大通用飛機產業規模。在非特種民品方面,重點發展專用汽車、汽車結構件、鋰動力電池等業務,使軍民產業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發展的局面。
(二)幾種可能注入方案的分析和影響:成飛集成是主營業務包括汽車模具、汽車零部件和鋰電池系統等產品,是行業內公認的四大汽車覆蓋件模具企業之一,是中國汽車覆蓋件模具重點骨干企業。根據公告,成飛集成擬注入特種從事防務裝備生產制造業務的相關資產。由于中航裝備是特種從事防務裝備生產的制造平臺,那么中航裝備旗下資產都有注入成飛集成的可能性。由于研究院所資產整合難度較大,估計此次注入院所資產的可能性不大。按業務分類,可能注入的包括特種特種、特種民品和非特種民品。
三、投資建議:市場普遍認為成飛集成將注入特種,且認為對洪都特種是大利空。我們認為對洪都特種的影響是中性。對于整機類企業,持續推出新機型的能力以及是否有采購量大的主力機型的型號的意義將大于一次性注入。此前我們推薦洪都特種主要是基于公司的現有及未來產品,洪都上市公司有自己的飛機設計所,這在中航系統是唯一廠所合一的上市公司,累計生產飛機超過5000架,具有強大的整機制造能力和研發能力,強5、K8、L15、輕多、利劍、將來可能的四代教練機等就是例子。我們推薦的邏輯主要是其內生增長和核心競爭力,沒有考慮任何資產注入預期。公司現有業務未來3年收入和利潤復合增速超過50%,洪都集團層面教練機總裝、特種總裝和無人機總裝有注入上市公司的預期,持續推薦。
如果成飛集成注入的是民品,對洪都特種來說是利好。由于中航裝備僅有兩個資本運作平臺,則洪都特種有可能成為防務資產整合的平臺。將其洪都特種作為防務整合平臺也將由有利于特種特種武器裝備資產整合和長遠發展。
成飛集成之”中航鋰電”調研簡報:預計明年鋰電池業務將會好轉
類別:公司研究機構:世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周寵日期:2014-01-02
中航鋰電是成飛集成的最大亮點,也是公司業績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2012年中航鋰電因巨額管理費用的侵蝕,導致最終虧損2265萬元,2013年上半年則繼續虧損2054萬元。虧損原因與新增折舊有關,也與市場需求不足,國家對新能源補貼政策遲遲不出有一定關系,預計鋰電池業務今年還會繼續虧損。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態度,我們判斷國有鋰電企業將最先受益,表現在訂單獲取和資金補貼上,中航鋰電將因此而受益。今年9月,國家對鋰電的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北京發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能源和環保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內在動力等。我們判斷,電動汽車可見的市場主要還是靠政府拉動的公共運輸與交通領域,如大巴、出租、環衛車、郵政車等。預計其對中航鋰電收入及利潤增長的促進作用明年會有體現。
與普天的合作令人期待。公司近期與“普天“新能源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稱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電力、通信領域展開合作,期限為兩年,公司針對北京市場公司設立了北京子公司。我們預計明年公司將會獲得鋰電池訂單。按照經驗估算,每輛純電動公交車需配置50萬元左右的電池,如果2014年完成預計的500輛,將增加收入2.5億左右。
盈利預測與估值。我們預計公司2013年-2015EPS分別為:0.13元、0.15元與0.19元,當前股價對應2013年PE133倍,估值高,但考慮到受今年年初北京等各大城市的霧霾天氣、特斯拉旋風等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將加快發展步伐,資本市場對鋰產業鏈上市公司的追捧,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因素。鋰電池市場啟動不及預期,市場需求不足。
上一篇:本土新能源車電池如何破技術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