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1月10日
電池就是電動爹,冬季續航大縮水,有什么辦法補救?
如今全國各地已進入冬季,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衰減情況又備受熱議,尤其是北方地區,寒冷的天氣直接導致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縮水三分之二,嚴重影響了用車便利性。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何純電動汽車在冬季時續航總是大幅度下降?車企沒有解決方法嗎?車主平時用車又要注意什么?
電池電量去哪里了?
電動汽車在冬季續航嚴重衰減的原因,涉及不少物理知識,要從電池特性、空調系統、行駛阻力三大方面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如今市場上大多數電動汽車都是采用鋰電池,具體有磷酸鐵鋰、三元鋰和錳酸鋰三種類型,這幾類電池都是重要依靠鋰離子在電池正極和負極之間的移動進行工作,電池充電時就從正極到負極,放電則從負極到正極。
然而鋰離子的活性高低取決于環境溫度,溫度越高,鋰離子的活性越大,反之就越低。而鋰離子的活性變低后,電池里的電解液會變得更加凝固,那么鋰離子在電解液中流動時受到的阻力就比較大,很多鋰離子都無法從負極到正極,那么電池輸出的電流就會變小,進而導致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下降。
除了電池受溫度影響,純電動汽車在冬天時開暖風也會導致續航下降。因為電池在正常工作時不會出現太多熱量,無法像燃油發動機相同通過余熱來給車輛供應暖風,唯有通過額外消耗電量來發熱,這也會進一步降低續航性能。
不僅如此,車輛在冬天行駛時阻力也更大,并且燃油車和純電動汽車都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冬天的空氣密度比較大,導致整車的風阻和輪胎阻力都會加大,而純電動汽車為了克服阻力,電池輸出的功率也會更高,所以純電動汽車在冬天用同樣的動力行駛,消耗電量的速度會比其它季節更快。
車企有什么辦法解決?
電池低溫性能差嚴重限制了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步伐,很多北方地區的消費者都無法接受電動汽車。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提高純電動汽車在低溫環境下的表現,車企可謂是想盡辦法。其中,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研制出全氣候電池。
也許很多人對全氣候電池感覺到比較陌生,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已經面世,由美國的一位教授研制而出,可惜由于種種原因,全氣候電池一直都沒能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
據了解,全氣候電池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它采用電池自加熱結構,這種結構和傳統電池外加熱方式不同,自加熱技術能夠快速提升電池溫度,只需幾十秒就能讓電池溫度從-20℃上升到0℃以上,有效提升電池在低溫狀態下的性能,從而提高純電動汽車在低溫下的續航里程。值得一提的是,全氣候電池只是調整電池結構,無需改變電池材料,這也意味著,全氣候電池的生產成本和傳統電池并不會相差太大,重要是要技術上的調整。
而全氣候電池沒有被普及的原因,買車君猜測重要是還處于實驗階段,安全性和穩定性都要進一步驗證。目前,國內也僅有少部分車企打起了全氣候電池的主意,包括BEIJING汽車和廣汽集團。據悉,北汽新能源旗下的EX3車型搭載了全氣候電池,福田的客車在近兩年也在測試全氣候電池的性能,同時,廣汽集團也表示正在開發全氣候電池。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全氣候電池將會被廣泛應用,冬天純電動汽車的續航嚴重衰減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在全氣候電池普及之前,車企用得較多的方式是通過加裝PTC加熱系統,就是在電池包周邊加裝PTC加熱片,加熱空氣傳熱使得電池升溫。另外,威馬汽車還在PTC加熱系統的基礎上加裝了柴油加溫系統,通過柴油加溫系統對電池包周圍管路內的液體進行加熱,確保電池不管是在放電還是充電過程,該設計方式相比單純的PTC加熱片更實用。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目前車企的加熱系統基本無法有效提高純電動汽車的低溫性能。
車主可以做什么?
不難看出,目前純電動汽車在低溫下續航衰減是不可防止的,作為車主,我們除了選擇續航更長和電池系統更先進的車型,還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駕駛方式來新增車輛的續航里程。
和燃油車激烈駕駛耗油的道理相同,駕駛純電動汽車比較激進,同樣會比較耗電。因此駕駛風格溫和些,有助車輛降低電耗。而駕駛模式也可以選擇ECO,空調風量可以調低一些,操作方式和燃油車基本相同。
另外,車主也可以適當新增輪胎氣壓,有數據統計,純電動汽車因胎壓影響的續航里程范圍大概在10%左右,因此通過新增輪胎氣壓,減小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和滾動阻力。
有一點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冬季時純電動汽車防止停在戶外。原因如上文所述,低溫會降低電池鋰離子的活性,這不僅會新增電量的損耗,而且充電效率也大幅下降,比較理想的停放地方是封閉性車庫和地下停車場。假如你沒有條件,除了采取上文所述的駕駛方式,還可以在出行前規劃好行程,防止電量在途中耗盡。
盡管車企已經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新增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電池的低溫性能依然不理想,嚴重影響了用車便利性。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車企要在研發電池上付出更加努力,希望能在更短時間內推出全天候電池或其它方法,讓用戶擁有更方便的用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