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12月15日
電池高溫自放電與常溫自放電比較
化學和物理的自放電差異
1.高溫自放電與常溫自放電的比較
物理上的微短路與實時接觸都有顯著性,長時間存儲對物理上的自放電選擇更為有用;高溫化學自放電更顯著,采用高溫貯存來選擇。
根據高溫5D的方法,室溫14D儲存:假設電池自放電重要為物理自放電,則室溫自放電/高溫自放電≈2.8;假設電池自放電重要為化學自放電,則室溫/高溫自放電<2.8。
2.循環前后自放電的比較
循環會構成電池內部的微短路熔化,從而減少了物理自放電,所以:假設電池的自放電重要是物理自放電,那么循環后的自放電明顯減少;假設電池自放電重要是化學自放電,循環后自放電無明顯變化。
3.檢查液氮下的泄漏電流
用高壓檢測儀測量了電池在液氮用途下的泄漏電流。出現以下情況時,微短路嚴重,物理自放電大:1)一定電壓下泄漏電流大;在不同的電壓下,漏電電流與電壓之比變化很大。
4.間隙黑點分析
經過調查和測量的數量、繪畫、黑色的斑點,大小和元素成分的差距等來確定大小的電池物理自放電及其可能的原因:1)一般來說,物理自放電越大,黑色的斑點的數量越多,越深的繪畫(尤其是另一邊的差距);2)根據黑點的金屬元素組成,區分電池中可能含有的金屬雜質。
5.不同SOC的自放電比較
在不同的荷電狀態下,物理自放電的貢獻是不同的。經過實驗驗證,100%荷電狀態下更簡單地區分了物理自放電異常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