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24日
我國電池企業在國內有哪些優勢?
持續了幾年的動力電池白名單制走到了盡頭。
近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自今年6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規范條件企業目錄同時廢止。這意味著2015年3月24日發布的、被業內人士稱作動力電池白名單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停止實施。而白名單的取消,也讓國內動力電池市場進入新一輪激烈競爭中,群雄逐鹿的時代到來。
不過,未來,在日益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隨著新老競爭對手的持續發力,中國電池企業還能否保持優勢地位值得關注。
首先,老對手日韓電池企業正在卷土重來。過去兩三年,中國電池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寧德時代等代表性企業,訂單雪片般飛來,可謂是供不應求。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中國企業本身在產品、技術方面的實力過硬外,還有外在因素的影響。其次,新對手歐洲企業乃至政府正在逐步掌控電池供應主導權。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歐盟委員會部分官員一直呼吁歐洲企業自產電池,以在未來電動汽車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而今,他們已經有了實質性行動,今年6月中旬,瑞典電池初創企業Northvolt宣布獲得10億美元融資,將在瑞典開建歐洲首個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Northvolt還與大眾集團合作,計劃在德國建立第二座超級電池工廠。此外,PSA集團和電池制造商Saft希望組建一個歐洲財團,聯合生產電池。在政府方面,德國承諾提供10億歐元資助歐洲區域內的電池生產,以減少歐洲車企對亞洲電池廠商的依賴。
最后,下一代電池技術開發競爭激烈,包括固態電池、鋰空氣電池等。以固態電池為例,日本正在舉全國之力研發固態電池。去年6月,日本國立研究機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固態鋰離子電池研發項目,合作成員包括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以及松下、GS湯淺等電池廠商,三井化學、旭化成、東麗等材料廠商。此舉可謂是集中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部力量,攻堅固態電池技術。NEDO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固態電池相關的專利申請,日本占到一半,遠遠高于中國。
下一篇:如何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合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