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8月14日
華友循環:做好新能源汽車最后一關守衛者
2018年被業界稱為動力電池退役期元年,預計今年全國將有7萬噸動力電池退役。作為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行業專家,華友循環開始嶄露頭角。
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友循環”)成立于2017年3月,是華友鈷業的全資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華友鈷業以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為核心,圍繞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全面實施“兩新、三化”戰略,致力于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
為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華友鈷業內部又分為四個板塊來實現產業鏈閉環。對內,它們是一個合體,相互協作;對外,它們與外部企業合作,打通產業鏈,實現共贏。
具體來看,第一個板塊是華友資源,控制海外剛果金礦山資源;第二個板塊是華友有色,獲取剛果金的鈷資源和印尼的鎳資源;第三個板塊是華友新能源,主要做正極材料前驅體、正極材料及一些電池材料;第四個板塊是華友循環板塊,圍繞電池梯次利用、回收電池做相關的工作,包括華友循環、華友電力、韓國TMC、臺灣碧倫。
而華友循環在其中主要承擔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職責,廢舊動力電池經過檢測、分選,分為梯次利用跟再生利用環節。其中,廢舊電池梯次利用后再循環回收進行再生處理,再生利用是把電池包自動化拆解后,進行電芯單體無害化處理拆解破碎,利用濕法冶金技術,提取其中鎳、鈷、鋰資源,再循環利用回體系中。
華友循環總經理鮑偉表示:“公司作為華友鈷業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自成立后,始終銘記自身使命,在保證電池的安全性及環保性的基礎上,再去思考如何獲取經濟利潤。”
事實上,基于上述角色定位,華友循環以此展開動力電池回收工作。目前,華友循環已在全國各主要區域范圍規劃布局回收分選網絡、無害化物理拆解中心和提純冶金中心,實現安全存儲、梯次分選、整車電池包自動化拆解、電芯無害化物理拆解、再生利用等功能。
在核心技術方面,作為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行業專家,華友循環擁有廢舊動力電池單體物理無害化處理專利技術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鈷、鎳和錳的核心專利技術;濕法冶煉已經有近15年的技術沉淀,鈷、鎳、銅的浸出率均高于業內98%的平均水平。
在產能方面,華友循環浙江衢州再生利用產線已經建成,具備6.5萬噸/年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產能;明后年將主力打造華北、華南、西南區域回收網點,規劃未來3年內建成2-3萬噸/年的無害化拆解處理產能。
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前布局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已經超30家,各家建設回收產能已遠超于退役電池可用量。在電池不夠用、產能過剩情況下,回收企業如何保證回收渠道也將成為其在市場存活下去的根本所在。
為此,華友循環成立之初,就制定了長期戰略規劃部署,建立四大合作模式,與企業分享創新價值,為合作企業保證原材料價格可控、降低電池生產制造成本、穩定資源供應、實現收益共享,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具體包括回收公共平臺建設、戰略合作模式、股權合作模式、代工模式。
①回收公共平臺建設:建立公共回收服務網絡,提供測試分選,為合作伙伴挑選梯次使用電池,報廢蓄電池進入再生體系。
②戰略合作模式:從提供蓄電池原料產品價格優惠、到合建回收渠道、鎖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確保再生材料提供的一體化合作模式。
③股權合作模式:電池生產企業、汽車生產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再生利用企業股權合作模式。
④代工模式:華友循環提供物理拆解、提供冶金代工服務。
目前,華友循環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回收體系、精準的溯源系統、綠色智能制造、安全的監控防護、完善的環保措施、一體化的動力電池回收解決方案。
鮑偉表示:“作為再生企業來說,我們要做好新能源汽車最后一關的守衛者,打造一個安全環保的行業。未來,隨著退役電池體量增大,拆解效率提高,規模化效益凸顯后,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市場前景也將更加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報廢量上升,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能否建立完整的回收體系?2019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如何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