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8月13日
第五期中國儲能產業巡回調研團走進福斯特
宜春地處贛西北部,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縣以來,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宜春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鋰電產業從無到有,宜春已探明可用氧化鋰儲量260萬噸,占全國的37.6%,形成了從鋰礦原料采選到電池級碳酸鋰、電池關鍵材料,再到鋰離子電池及新能源汽車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宜春出臺了鋰礦資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并成立礦業公司開展鋰資源整合工作,確保鋰礦資源合理有效開發。對鋰電產業項目引進、企業扶優扶強、人才引進、科技創新、配套服務平臺、新能源車發展及金融服務等全方位提供政策支持。
成立于2009年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斯特)就坐落在宜春市,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電池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869)上市公司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福斯特獲批成立了《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一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兩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等科研平臺。公司從手機鋰電池轉型18650圓柱鋰電池;從3C類消費市場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產能從最初的日產2萬支,到現在的日產120萬支;動力電池現生產規模年產10萬組。員工人數2000多人,產值突破20億元,擁有36項創新專利技術。
福斯特18650鋰電池、動力電池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物流車和太陽能儲能、風能儲能、基站儲能以及電動自行車、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領域。2016年經工信部專家審查,福斯特順利進入符合工信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第四批企業目錄。
11月19號,浙江儲能控股有限公司與遠東福斯特簽訂《儲能電池系統框架采購協議》,協議約定由遠東福斯特提供330MWH儲能電池組交付給浙江儲能,訂單總額達3.59億元。通過本次雙方的戰略合作,為遠東福斯特拓展新的儲能市場領域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雙方合作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及社會價值。
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與中國儲能網聯合組織的“第五期中國儲能產業巡回走訪調研團”走進福斯特。福斯特常務副總、研究院院長楊闖、副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相江峰、副總經理付祖堂、總助廖正根等主要管理層接待了調研團一行。
10月26日,福斯特3GWh21700動力鋰電池項目在宜春投產,該項目是江西省重點建設項目,公司引進以日本、韓國為主的兩條日產40萬3GWh21700動力電池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線,同時構建基于工業總線的智能裝備與智能制造系統交互機制,通過新型傳感技術,配合ERP系統和MES系統開創鋰電池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將項目打造成為鋰電行業“綠色數字化工廠”標桿。
楊闖表示,福斯特21700動力鋰電池將為江鈴2019年1季度300KM項目提供5000套3GWh21700動力鋰電池,主要配套江鈴300公里以上的新車型。
福斯特計劃投資18億元建高能量密度動力儲能(方形)鋰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打造4條全進口方形動力電芯生產線,持續完善產品布局,拓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品銷售領域,快速切入低速車、二輪車市場,目前已向江鈴、眾泰、陜汽通家等新能源汽車廠商配套銷售超過7萬多組動力電池組,并推進與雷丁、御捷、小牛、雅迪等客戶的戰略合作。
從今年開始,遠東福特斯把材料逐步向高鎳三元和硅碳方向發展,提升能量密度,爭取更高的補貼系數和客戶創收。
楊闖指出,依據規模化優勢和市場化供需戰略合作方式,與核心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定制研發,以降低成本,如Ni65(小鈷占比)新要求的原材料(增加Ni,減少Co),降低正極材料成本。
楊闖表示,福斯特已經改進正負極材料性能、采用輕量化材料、結構優化等措施提高單體電芯容量,使得單支電芯能量密度超過220Wh/kg。目前220wh/kg的18650三元電池已經批量生產,通過輕量化設計系統能量密度已達160wh/kg,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產品也在研發當中。
目前,福斯特18650型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20萬支/天,動力和數碼電池分別日產60萬支。其中,動力電池現生產規模為年產10萬組,量產中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220Wh/Kg,PACK成組后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福斯特持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產業協同創新進步顯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楊闖指出,福斯特實現整車與動力電池縱向技術鏈融合,針對動力電池系統與整車設計布局綜合進行安全、性能、壽命、環境適應性等整體優化設計,加大研發投入,搶占科技制高點。
同時福斯特加快產業鏈縱向整合,掌控上游稀缺資源,與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掌控優勢資源,與下游新能源整車企業建立同舟共濟的牢固合作關系,建立產業鏈集群,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相江峰表示,福斯特將立足于數碼和動力領域的優勢,在微型乘用車和物流車方面重點發力,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郵政車、特種車、基站儲能、電動自行車、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領域。與此同時,福斯特也會積極開拓儲能項目,打開儲能市場。
目前,福斯特實現產業鏈縱橫整合并提前布局做好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已完成19兆瓦時的微電網項目建設以及300個太陽能路燈儲能示范項目應用。
楊闖指出,福斯特開發的戶用儲能產品為6.2kWh,根據市場需求,也可開發10kWh產品。目前海外戶用儲能市場發展比較快,但隨著國內部分城市打工人員返鄉建房,他們對能源的消費意識比較高,同時農村電網相對比較薄弱,因此,農村戶用儲能市場或優先于城市戶用儲能市場先發展起來。
針對電源管理系統要求,楊闖認為,首先BMS功能主要負責單體電池的電壓、溫度實時采集。同時具有熱管理和雙向主動均衡功能。其次二級電池組管理模塊BCMU,主要負責檢測整簇電池的總電壓、總電流,收集電池信息,并通過CAN協議向三級ESMU實時傳遞信息。根據安全處理規則的要求對電池組異常進行報警和保護。最后三級管理系統主機ESMU,主要負責對一級、二級BCMU上傳的電池實時數據進行數值計算、性能分析、報警處理及記錄存儲。
楊闖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很快,其電池真正使用可能并未達到規定壽命(現在計算上循環300-400次就可以達到10萬公里了)就已經退役,所以其回收與梯次利用也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他認為儲能市場目前在積蓄力量,可能還需要5-10年時間才能真正爆發出來。
在政策建議上,楊闖認為,國家出臺政策規劃與發展大目標方向是對的,但階段性目標是不斷變化的,一年制定一個政策,甚至幾個政策,留給企業驗證評估周期很短,容易造成政策執行難以落地和資源浪費。政策制定者沒有真正聽到多數從事實體的企業的聲音,造成部分政策制定與產業發展環境脫節。
楊闖建議,要在發展中做好協同創新,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創新,要為了實際效果而創新,不要亂制定能量密度重量指標,要引導投資者理性做投資,避免企業為了擴規模擴產能亂燒錢。
楊闖建議,民營企業的話語權還不夠,需要發揮協會的橋梁作用,把不同層面的企業聲音反饋給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同時在企業項目合作、資本合作以及科研方向上也需要協會助力推進。
劉勇表示,感謝楊總對協會工作的建議與期待,協會將充分利用自身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發揮好政府與會員單位之間的紐帶作用。
劉勇指出,福斯特長期以來專注于做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系統集成的服務,已具備從電池材料、電芯模組到系統集成的研發、設計到量產,同時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上不斷發力。希望福斯特把握全球能源轉型歷史機遇,積極擴展儲能市場,不斷創造更高效的高品質產品,為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參加本期調研的專家有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協會秘書長劉勇、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王剛、廣州智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唐雙喜、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楊濟偉、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政策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劉亞斐、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組織聯絡部鐘波等。
本期調研獲得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電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