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3月27日
氫能源產業:當前變化、產業格局和投資機遇
變化1:自2016年開始,國內氫能源專利數量迅速攀升,發明專利數量占比也同步提高。截至2019年3月,中國氫能源相關專利申請量共計658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高達59.72%。《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明確提出我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路線圖,2030年,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
變化2:國家級政策頻繁發布,2019年兩會期間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氫能源相關政策,2019年第一季度,寧波市、佛山市、常熟市、張家港市、深圳市5地相繼出臺氫能發展政策。
變化3:18年以來,我國氫能源推廣應用加速推進,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山西、湖北、四川等省市布局氫能產業。目前,我國布局氫能產業發展初見成效:形成了新的主導產業,建成一批氫能核心企業,搭建了產業資金平臺,實現了區域示范運行。
變化4:我國新能源汽車規模化效應,有望驅動燃料電池汽車大幅降低成本。通過工程車的規模化應用,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從而帶動產業鏈的成本下降,最終將這種成本下降傳遞到乘用車領域。
剖析局部:整裝待發,產業鏈各板塊究竟如何?
上游制氫:我國當前為世界第一大制氫國,預計2020年或將超2000萬噸。我國氫氣主要是作為化工合成的中間產品或原料,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氫氣量較少。主要制氫的方法是化石燃料制氫法。中國制氫企業分布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東部沿海多內陸少。其中以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山東省、北京市企業最為集中,共占全國制氫總量的66%左右。
中游加氫儲運:高壓氣態為儲存運輸當前主流,固態儲氫未來有望替代。加氫站是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配套設施,也是各個國家的規劃建設重點。目前,包括中國、日本、德國、韓國、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出臺相應規劃以加快加氫站的建設布局,助推氫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加氫站數量為23座,位列全球第四。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100座加氫站;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建成1000座加氫站。(《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
下游應用: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底,我國燃料電池行業整體產能在60MW以上。國內雖有相關企業開始介入,但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比,可靠性和耐久性仍存在較大差距,大部分關鍵零部件及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近年受益政策支持,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呈“J”型增長。2018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躍升至1619輛,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開啟以補貼為基石的內生性增長時代。從地域看,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全國各地呈現出全面發力的特點,但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
從各國發展角度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從資源、環保等角度出發,都十分看重氫能的發展,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目前氫燃料電池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在日本、美國、歐洲迅速發展,在制氫、儲氫、加氫等環節持續創新。
微觀聚焦:前景確立,產業鏈各板塊代表公司實力幾何?
制氫行業:中泰股份,國內合成氣氫龍頭企業;Hydrogenics,全球制氫行業領導者。儲運加氫:伯肯節能、京城股份、厚普股份、美錦能源等。燃料電池:億華通、江蘇清能、濰柴動力、雪人股份、雄韜股份、Ballard,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廠商建立合作關系,業務發展遍布全球。燃料電池汽車:宇通客車、豐田,搶占先機入局燃料電池汽車領域。
1、寫在前面:中國邁向“氫能經濟”時代,氫能源產業化迎來真實導入期?
氫能是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屬于二次能源。無論從能源歷史發展的角度還是氫能本身特質的角度,氫能源都將會是未來能源的主角。從橫向對比來看,氫能具有燃燒熱值高,發電建設成本低,清潔度強,資源豐富的優點,能夠實現現有能源的替代;從縱向發展來看,眾多國家紛紛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人們正從“油氣時代”向“氫能時代”邁入,預期在21世紀中葉進入“氫能經濟”時代。
面對氫能源成為未來能源主角的趨勢以及我國對能源結構轉型的迫切需求,近年來我國在該領域大力投入發展,在技術、政策、產業集群等方面均有所改進。至2019年3月,氫能相關專利數量增至658件,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技術取得全新突破;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跟進;多城市加快布局搶先機,氫能產業集群發展初見成效;潛在規模化應用降成本,帶動氫能需求強勢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氫能產業鏈各環節也在加速發展中。《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指出,2020年,我國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氫氣產能規模將達到720億m3;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0000輛;氫能軌道交通車輛達到50列;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隨著中國加快發展氫能源,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將迎來新機遇。
2、縱觀整體:當前時點下,氫能未來已來?
氫能是未來能源的主角。早在2006年有關氫能的《百年備忘錄》中,科學家們指出:“21世紀初葉人類正面臨的兩大危機:一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至21世紀末,氣溫的升高將會呈現一個相當大的幅度,并將會給人類、動物、植物以及人類文化遺產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二是傳統化石能源或核能源燃料被少數幾個國家寡頭壟斷的情況正不斷加劇,這不利于大多數國家利用能源。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不少,但是氫能為最優方案,它將為人類提供足夠的清潔能源。”無論從能源歷史發展的角度還是氫能本身特質的角度,氫能源都將會是未來能源的主角。
縱向發展:21世紀中葉進入“氫能經濟”時代。
氫能是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屬于二次能源。當前人們正從“油氣時代”向“氫能時代”邁入,預期在21世紀中葉進入“氫能經濟”時代。
氫能源的發展并非近幾年才興起,人類從發現氫到今天,足有數百年歷史,而利用氫做動力源都有近300年時間。
隨著氫能應用技術發展逐漸成熟,以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持續增大,氫能產業的發展在世界各國備受關注,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實現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創新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達成了共識,多國政府都已出臺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戰略路線圖,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
我國早在2011年就發布了相關政策鼓勵氫能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我國氫能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近期國家頂層政策的推出,我國氫能產業有望快速發展。
橫向對比:氫能燃燒熱值高,發電建設成本低,清潔度強,資源豐富。
(1)氫氣熱值高,易于實現輕量化和高續航。燃燒熱值高,氫能的熱值是除核燃料以外熱值最高的燃料,燃燒同等質量的氫產生的熱量,約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這意味著,消耗相同質量的石油、煤炭和氫氣,氫氣所提供的能量最大,這一特性能有效滿足汽車、特種航天等輕量化發展需求。
(2)氫能發電建設成本低,不足光伏發電成本的1/5。相較于風能、天然氣、光伏、石油、生物質能發電等眾多發電方式,氫能源的發電建設成本最低,僅為580美元/千瓦,不足光伏發電建設成本的1/5。
上一篇:韓國成全球回收鋰電池的主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