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6月27日
購買國產純電動車,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近日,國家工信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5批)》。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接近40款。筆者就來分析一下,廠家推向市場的這批最新的純電動車乘用車,有哪些好玩的變化?消費者在選購純電動乘用車時,有哪些指標值得參考?
400以上公里續航成主流,補貼仍是第一位,市場需求第二位
隨著2019年國家補貼政策的變化,從6月29日起,對續航里程低低于250公里的,取消補貼。250公里到400公里之間的,補貼1.8萬元。400公里以上的,補貼2.5萬元。
政策果然是市場的指揮棒。在新進入目錄的大約40款純電動車中,果然400公里以上續航的新產品比例,這次猛增到了65%。譬如小鵬G3的升級版,達到了520公里。威馬的兩款車型,分別達到了510公里和520公里。蔚來ES6的高性能版,續航達到了510公里。剩下的大部分車型,都是緊貼著400公里這條紅線。
買國產純電動車,請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一個數據對比更有意思:2017年,續航400公里以上、進入推廣目錄的車型占比僅占到6%。2018年,這一比例是27%。到了2019年(迄今已經發布了5批次),總占比就飆升到了54%。特別是第五批,占比65%,創下了歷史新高。
而且,還挺有意思的一點,從2019年的第三批車型開始,250公里續航以下的車型,基本上就沒有廠家推出新產品進目錄了(補充一句,進入目錄只是獲得推薦,滿足條件才能拿到補貼)。
由此可見,廠家推出純電動車,爭取補貼仍是第一位,市場需求才是第二位。畢竟,250公里以下續航的車型,市場還是有真實需求的。
而且,市場真的需要那么多高續航電動車嗎?假如我能每天充電,或許我實際能支持200公里續航就夠了。矯枉往往過正,這也算是政策干預市場的一種反應吧。
電池密度低于140的,就是耍流氓,但太高也讓人怕怕
從第五批目錄車型來看,電池密度最低的,你肯定想不到,居然是來自奔馳今年即將國產上市的EQC,其電池密度只有125Wh/kg。其續航里程倒是超過了400公里,但這是靠堆電池換來的。它的電池總容量是80度,但電池組的總重量高達650公斤。不過,據說奔馳已經跟寧德時代達成了合作,屆時國產上市的EQC,換一套寧德時代的高密度電池應該不難。
買國產純電動車,請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而從第五批目錄的總體水平來看,準備上市的這批純電動車,其電池組密度(電池容量,除以電池組重量)普遍達到了140Wh/kg以上。象小鵬這類新勢力,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80Wh/kg。蔚來ES6達到了171Wh/kg。而傳統車企譬如比亞迪、吉利、東風、奇瑞等,其新車電池密度普遍在150、160左右。
電池組的密度是不是越高越好?確定的說,不是。就筆者知道,提高電池組密度的方法有很多。譬如,把電池包的包裝減薄、把熱防護措施去掉、把熱能管理的零部件簡化等等。換句話說,本該通過化學手段,提高電池本身的密度,現在很多車企是通過物理手段減重,來提高電池組的密度。但物理手段用多了,加上電池密度高了,就容易出問題,輕則過熱,重則爆炸、自燃。
買國產純電動車,請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反過來說,象合資品牌這樣,為求保險,首批上市車型,都采用了低密度的電池組。譬如大眾首批推向市場的純電高爾夫、純電朗逸、純電寶來,三款車的電池組能量密度為121Wh/kg,甚至低于國家125Wh/kg的補貼標準。奔馳EQC好歹也是滿足了國家補貼標準的。大眾這種搞法,似乎也不太對。
買國產純電動車,請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就筆者的觀點,消費者選購時,電池組密度不宜過低(過低證明技術水平差),也不宜過高(過高的話可能要用戶來承擔風險)。選在中間地帶,140-160之間,相對合適。
百公里用電,這個指標你要知道
和燃油車類似,國內電動車,衡量能耗水平,也有百公里用電這樣一項指標。從第五批的近40款車來看,目前國產純電動汽車的能耗效率,大概在10到17度之間。
百公里耗電10度左右的,一般是微型車,譬如知豆(10度)、歐拉(11度)、上汽即將推出的純電微型車Clever等等。整備質量一般在1噸甚至不到1噸。
百公里耗電12-14度的,整備質量一般在1.3噸到1.5噸重,從經濟型車到中級車、從小型SUV到緊湊型SUV不等。
超過1.6噸重的,基本上百公里耗電都在15度以上。象蔚來ES6整備質量達到了2345公斤(咦,說好的全鋁車身可以大幅減重呢?),其百公里耗電量達到了18度。奔馳EQC由于整備質量高達2485公斤,百公里耗電量達到20度。奔馳為了保險起見選用低密度電池,尚情有可原。搞笑的是眾泰一款純電動車型,重量只有1860公斤,但百公里用電高達19度。
買國產純電動車,請認準續航、電池密度、百公里耗電這三大指標
所以,想必大家也看明白了。車身重量和百公里耗電量,是最密切相關的兩個指標。車身越重,百公里用電越高。鑒于目前的電機、電控水平,車企之間誰和誰都沒有本質性的太大差距,所以決定你的百公里耗電量的最重要指標,就是車重。
而為了減輕車重,就要減少電池重量,少裝幾塊電池。而為了保證續航,就要多裝幾塊電池。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同時也為了拿到補貼,只有大上特上高密度電池。高密度電池組上多了,自燃、爆炸的風險也就增加了。
一句話,純電動車,就是在各種矛盾、糾結的撕扯中,在政策、市場、企業不斷的試錯中,在用戶不斷的小白鼠實驗中,茁壯成長起來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對怎么挑純電動車,心里有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