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6月24日
關于電動車電池,你還需要了解什么
隨著電動汽車的推進,很多大型車企都在進行“戰略儲備”,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也說過,有買礦的,有收購電池制造企業的,有自己研發電池的,總之就是盡全力掌控電池這一核心零部件。比如,大眾最近又宣布投資9億歐元和瑞典電池供應商Northvolt合作,共同開發電池,雙方共建的工廠初期產能是16千兆瓦時(GWh),而且大眾集團將獲得這家公司20%的股份。
這家還為寶馬供應電池
按照大眾的電池規劃,在歐洲市場的需求在2025年要達到150千兆瓦時,在亞洲市場的需求也是基本如此,同樣大眾也選擇了寧德時代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并采購電池,從大眾身上,現在基本可以看到這些大汽車企業在解決電池問題上的思路,那就說分攤風險,既要有礦,也要采購成品電池,同時必須自建電池生產工廠。近期豐田公布的電動化戰略也是如此,多家有頭有臉的電池供應商同時納入了豐田的采購清單,既有松下,也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同時,豐田也和松下合作建造電池工廠。
多位豐田供應商
說到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的市場份額占據中國整個行業的多半壁江山,但是也不乏后來者,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市場占有率由4月的78%下降為5月份的63%。之所以出現這么大的變化,在于億緯鋰能和欣旺達兩家企業裝機排名上升,同時,在比亞迪之后的國軒高科裝機量也再次大幅增長,一家或兩家獨大的情況有改變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市場的需求增速依然迅猛,1-5月份,整個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23.41千兆瓦時,累計同比增長84.19%。
從市場環境看動力電池企業們正處在上升期,行業洗牌也尚未開始,利潤空間巨大。但是,對于電池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和管理部門都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電池的回收。2015年,工信部和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明確了“誰生產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主體責任。2017年12月1日,工信部發布《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明確了國家標準和拆解資質。再到后來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從理論上讓動力電池的管理形成了一個閉環。不過,并不強制執行,目前對于電池的回收管理還缺乏對應的法律支持。
現在有多少電池面臨回收?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動力電池回收量預計達到11.14萬噸,增速108.9%,明年則會達到25.7萬噸,增速130.69%。當前三元鋰電池的充電壽命在800次左右,磷酸鐵鋰電池在2000次,而現階段電動車普遍使用三元鋰電池,如果按照一周充兩次電的話,三元鋰電池車輛使用壽命在7年左右。所以,利弊永遠共存,不能只看利而不顧弊。
上一篇:夏季電池容易鼓包?
下一篇:二手電動車如何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