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6月04日
鈉硫電池的原理介紹
鈉硫電池是美國福特(Ford)公司于1967年首先發明公布的,至今才40年左右的歷史。電池通常是由正極、負極、電解質、隔膜和外殼等幾部分組成。一般常規二次電池如鉛酸電池、鎘鎳電池等都是由固體電極和液體電解質構成,而鈉硫電池則與之相反,它是由熔融液態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組成的,構成其負極的活性物質是熔融金屬鈉,正極的活性物質是硫和多硫化鈉熔鹽,由于硫是絕緣體,所以硫一般是填充在導電的多孔的炭或石墨氈里,固體電解質兼隔膜的是一種專門傳導鈉離子被稱為Al2O3的陶瓷材料,外殼則一般用不銹鋼等金屬材料。
鈉硫電池具有許多特色之處:一個是比能量(即電池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所具有的有效電能量)高。其理論比能量為760Wh/Kg,實際已大于100Wh/Kg,是鉛酸電池的3-4倍;另一個是可大電流、高功率放電。其放電電流密度一般可達200-300mA/cm2,并瞬時間可放出其3倍的固有能量;再一個是充放電效率高。由于采用固體電解質,所以沒有通常采用液體電解質二次電池的那種自放電及副反應,充放電電流效率幾乎100%。當然,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鈉硫電池也有不足之處,其工作溫度在300-350℃,所以,電池工作時需要一定的加熱保溫。但采用高性能的真空絕熱保溫技術,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鈉硫電池作為新型化學電源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出現后,已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受到極大的重視和發展。由于鈉硫電池具有高能電池的一系列誘人特點,所以一開始不少國家就首先紛紛致力于發展其作為電動汽車用的動力電池,也曾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表明,鈉硫電池在移動場合下(如電動汽車)使用條件比較苛刻,無論從使用可提供的空間、電池本身的安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國外重點發展鈉硫電池作為固定場合下(如電站儲能)應用,并越來越顯示其優越性。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TEPCO)和NGK公司合作開發鈉硫電池作為儲能電池,其應用目標瞄準電站負荷調平(即起削峰平谷作用,將夜晚多余的電存儲在電池里,到白天用電高峰時再從電池中釋放出來)、UPS應急電源及瞬間補償電源等,并于2002年開始進入商品化實施階段,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8MW)的儲能鈉硫電池裝置,截止2005年10月統計,年產鈉硫電池電池量已超過100MW,同時開始向海外輸出。
下一篇:探析稀土在高性能電池開發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