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5月10日
電池安全已成“致命題”
2019年補貼大退坡已經成為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背景。于國家而言,減輕國家財政壓力、實現扶優助強的目標的同時,同時可以與后期雙積分政策做好銜接;而另一方面,汽車行業洗牌的形勢面臨一個“賽末點”。
誰也不能在浪潮之下無動于衷。新能源車企開始自我操刀,對形式、跟風主義進行更為徹底的革新。比如NEDC續航和等速續航被推上普及層面。解決痛點的關鍵問題是續航里程。
當大家齊頭看向續航的美麗新世界時,一場特斯拉的自燃起火事件,又揭開了新能源車在品質和安全性上的討論。
特斯拉靜置自燃起火
4月21日晚,上海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突然自燃起火。并波及同一車庫的一輛奧迪和一輛雷克薩斯。
據媒體報道,此次上海自燃特斯拉車主透露,這輛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約在3年半前購買,型號為ModelSP85。“目前車輛還沒過保修期,3年半共計行駛約6萬公里。”
據報道,這輛車在起火前幾小時才進行完超級充電,將續航里程提升至了350多公里。此次上海自燃特斯拉車主回憶,4月21晚7時40分左右,他將特斯拉車停在地下車庫。半個小時之后,他先是聞到了一股焦味,出門查看時消防車已駛入小區,部分居民正在疏散,這個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車出事了。
隨后,他去物業處調閱地庫的監控,才看到了事發時的那一幕。
而更讓車主心有余悸的是,事發時間約為晚8時15分左右,車輛突發爆燃。而事發時間距離他停車入庫的時間,不過半小時左右。“如果,我晚半小時停車,或者一直在車里,晚走半小時呢?我都不敢往下想……”車主說,為此,他昨晚一夜都沒有合眼,心急如焚。
特斯拉官方回應:“在得知這起發生在上海的事故后,昨晚我們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我們正在積極聯絡相關部門并配合核實情況。根據目前的信息顯示,沒有人員傷亡。”
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走火”
“自燃”是新能源汽車安全最可怕的事情,特斯拉卻屢見不鮮。
2019年3月26日,一輛特斯拉汽車在廣州某小區地下停車場發生自燃事故,事故發生后停車場消防噴淋設施自行啟動,隨后火災被撲滅。不過,特斯拉汽車和其旁邊停放的3臺汽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同樣,2018年1月,重慶某小區負二樓車庫,一輛特斯拉ModelS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發生自燃。
2014年,一輛TeslaModelS高速行駛中,與地面物體撞擊,導致其電池包嚴重變形并發生熱失控著火。新能源汽車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電池包有可能受到擠壓嚴重變形,也有可能在無明顯變形的情況下發生沖擊過載,從而有一定的熱失控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ModelS、ModelX系列電動車自上市以來,在全球范圍內,行駛、碰撞和充電導致的燃燒、自燃等事故已發生約50宗。
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的標桿品牌,自燃所燒掉的不僅僅是特斯拉的這張臉,而是人們對電動車使用安全的信賴。此次事件發生后,很多吃瓜群眾直言打消了入手特斯拉的想法。特斯拉“作死”神操作,已經不是降價能解決問題的。
電池安全值得商榷
研究表明,在所有新能源汽車中,插電混動車型的自燃情況較少,純電動汽車比重較高。其中,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自燃的比例將近一半,其次是“行駛途中”,而“靜置自燃”的占比最低。
無論是何種形式,這無疑表露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
自燃的主要原因還是在電池身上,而不管是磷酸鋰鐵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它們都有一個不好惹的主兒——鋰。鋰是一種相當活性的金屬,在自然環境中根本沒有單質存在,正因為其強大的化學活性,在能量的貯存和傳遞方面有非常大的潛能。所以,采用鋰元素作為電池的化學材料,會讓電動車的充電時間更短,放電強度更大。
不過物極必反,用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便能解釋鋰到底有多躁動:把鋰單質投入水里,會直接發生爆炸。
如此強大的化學活性,讓鋰電池就像綠巨人浩克一樣不能輕易受到刺激,擠壓、電流波動、溫度過熱等等,都會成為鋰電池發生安全事故的誘因。所以,鋰電池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車所面臨的一大難題,這不僅僅是特斯拉一家電動車廠商的問題。
面對特斯拉的自燃,張抗抗認為,如果是靜置自燃,在安全性4個層面中,就基本不用再考慮電池管理、功能安全這兩個層面了。而應該聚焦以下3個問題:特斯拉電芯有沒有問題?特斯拉電池成組設計與制造有沒有問題?特斯拉電池的老化有效性有沒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防止空氣進入電池內部,汽車電池制造商一般會用多層外殼或塑膜來封閉電池,使得鋰不會與氧氣接觸。同時采取空氣冷卻或液體冷卻的形式來控制電池工作時的溫度。但如果防護層老化受損或者因碰撞事故遭到破壞,那么電池一樣會故障乃至起火。
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未來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池容量將繼續增加,潛在風險更大,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嚴重問題。
上一篇:電動車電池貴就完事了?
下一篇: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還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