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5月07日
讓廢舊電池重獲新生
電池能量耗盡,更換電池成了最簡便的處理辦法。殊不知正是在如此的不經意間,我們不知浪費掉了多少能源。
為了引導民眾走出電池使用的誤區,27日,臺灣推出“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吳盛忠向民眾現場示范廢干電池剩余電量的檢測方法,鼓勵民眾讓“廢物”繼續發揮余熱。吳盛忠表示,臺北市環保局通過對回收的近萬顆廢干電池進行抽檢后發現,有近30%的廢干電池尚有足夠電力可供使用,甚至不少遭丟棄的干電池是滿電量的,這顯示出民眾在使用電池的習慣上存在一些問題。
“由于干電池很難由外觀辨別其使用情況,導致很多還有剩余電量的電池被回收,這不但使民眾花費更多金錢去購買新電池,也造成了更多廢電池的產生,增加了后續處理的工作量及污染的潛在可能性?!眳鞘⒅冶硎?,很多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干電池在耗能大的電器上會力不從心,但放到遙控器、捕蚊拍、鬧鐘等小型電器上使用時卻能量十足;有的電池看似沒電,但放上一兩天又可以恢復運作,所以不能輕易把它們歸為“廢物”。他建議大家購買簡易電量檢測計來自行檢測,并依檢測結果將電池分為高電量、低電量以及無電力等三類存放,讓它們物盡其用。
吳盛忠現場演示測量辦法,將不同型號的舊電池分別放入測量器,如儀器亮綠燈,表示尚有70%以上的電能;黃燈亮,表示有電,但電量在70%以下;如果是紅燈亮起,則說明電池已是零電量。據介紹,這項免費測量廢干電池的活動今后將長期在臺北市推行下去,屆時必將在島內吹起另一股“節能風”。
家住臺北的孟女士聽說“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啟動,當天特地將自家收藏和鄰里托付的一大包百余顆舊電池送過來測試,結果發現其中40多顆還有電量,她欣喜不已。她告訴記者,自己是一位環保愛好者,特意騎腳踏車大老遠地趕過來參加活動,是為了響應節能減碳的號召,來了之后不僅發現很多舊電池尚可以繼續使用,還學到新知識,真得賺到了,回去要向親友好好普及。臨走她還買了一個簡易電量檢測計,說是除了用于自家測量外,也可以拿到親朋好友家里測一測,希望能帶給他們意外的驚喜。
如果舊電池經過測量后發現徹底沒電,除了回收就別無他用了嗎?NO!還可以用來“換”。
為了鼓勵民眾節省電池用量,此次臺北市環保局還推出了系列獎勵活動:只要持5顆廢干電池就可兌換1顆高電量(有七成以上電力)的干電池;持1顆廢干電池可兌換1顆低電量但尚可使用(可用于小電器)的干電池;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還可以憑卡每月免費索取3顆高電量的干電池。此外,如果你手中的廢干電池數量較多,也可以選擇以15顆廢電池來換一本舊書。
據了解,臺灣從1998年開始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回收制度,其中干電池屬于資源垃圾,零電量干電池如果民眾不想兌換,可以通過環保局清潔隊或到電池販賣業者的回收點進行回收?!氨换厥盏碾姵匾步^不是廢物,而是用處多多?!必撠煾呻姵鼗厥仗幚淼呐_灣智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課長陳世昌說,他經常走街串巷以實物講解的方式向民眾普及有關知識。原來,回收后的廢干電池,經由破碎、篩選、磁選、風選等處理程序后,可生成二氧化錳、鐵、鋅及塑料等再生物質,其中的鐵大都當作煉鋼原料使用,錳可以作為石油探采鉆頭原料,二氧化錳可制成廢水處理藥劑或純化成錳作為煉鋼原料,塑料則可以再制成許多塑料產品,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相反,因為干電池內含多種重金屬,如果棄置不當,對環境和人體都會造成潛在危害。臺北市環保局第五科科長崔浩志告訴記者,一顆干電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1立方米土壤,汞、鎘、鉛等重金屬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和水源,然后再通過農作物等進入人體,最終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引發多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廢干電池回收工作的推動,臺北市希望借由這項計劃,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干電池使用及回收觀念,進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贝藓浦颈硎?。
節能環保,要“無所不用其極”
電池用處大,體量小,它在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卻也很容易被忽視。有的人用完將它隨手一扔,就忘得一干二凈;有的直接將它混入生活垃圾丟棄,于不經意中就步入污染環境的誤區。采訪“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記者著著實實上了一課,不僅學到了充分使用電池的方法,也真正了解到處理干電池絕非小事。這件關系到節能環保的大事,臺灣環保部門辦得用心,干得漂亮。
上一篇:使用電池應該注意什么
下一篇:電池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