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4月29日
中國鋰電池技術水平到底怎么樣
美國聯邦調查局于2018年12月逮捕了一名美國科技企業任職的譚姓(譯名譚宏進)中國工程師,并聲稱該工程師在擔任某實驗室任電池方面的技術專家,參與電池科技項目期間涉嫌盜竊價值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機密。
據稱,美聯邦調查局在其工作的電腦中查獲一封中文任命信,信中指出中國廈門的某鋰電行業的企業聘任他擔任其能源新材料工程中心主任,年薪80萬人民幣。雖然該事件已經告一段路,并沒有最新進展,但可以看出,中美雙方在高科技領域的較量與暗戰從未停歇過。
美國聯邦調查局拘捕的中國工程師
譚宏進,男,35歲,南京大學本科,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去年在美國能源公司任職。
TheuslosticedepartmentsaidonFridayachinesenationalhadbeenarrawedandchargedwithstealingtradesecretsfromtheamericanpetroltumcompany
美國網站公布新聞
1、中國成為全球動力鋰電行業增速最快的市場。
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12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據預測全球新能源車需求仍將持續高增長,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1200萬輛。預計到2040年,新能源車將占全球輕型車銷量的50%左右,其中僅中國將達50%左右。
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帶來動力電池的巨大需求,整體來看,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8-2025年間市場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動力電池競爭格局
全球動力電池競爭將主要在中日韓電池之間的競爭。中國、日本、韓國相比歐洲、美國都有自己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其中中國產業鏈最為完善,日本產業鏈技術最為先進但較為封閉,韓國產業鏈比較全球化。電池企業競爭格局中,日本的松下、索尼、NEC等;韓國的三星SDI、LG化學、SK等;中國的CATL、BYD、力神等多家電池企業,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70%。
2、產業鏈上下游核心專利比重少成為短板
日韓企業由于進入鋰電池領域較早,因此在專利方面較國內占有一定的優勢。截止2018年11月份,韓國LG化學擁有8134項,三星SDI擁有為8792項,日本豐田擁有7551項,松下擁有5361項,而中國最大的電池制造商CATL共擁有專利達1900項,比亞迪BYD為1209項。
專利格局
尤其是前瞻性的領域全固態電池,相關專利申請量日韓企業明顯領先,
排名第一的是日本豐田專利申請數達218件,占據總數的20.15%,松下34件,LG18件,充分說明在研發投入上中國企業遜色不少。
3、三元材料成為正極材料主流
雖然近年來動力鋰電池領域快速正在,帶動鋰電池最為關鍵的鋰電正極材料的快速增長,國內出現了一批有一定競爭力的正極材料廠商,其中包括杉杉股份、廈門鎢業、當升科技、天津巴莫等。
國內動力鋰電正極材料已經趨向于三元材料為主的趨勢,從2017年數據看,三元材料占比超過70%,成為主流技術路線。
三元成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技術主流
4、日美企業掌握核心專利,中國企業國際化必須突破專利瓶頸
三元材料核心技術專利由美國3M和ANL掌握。目前優美科(Unicore)擁有3M的專利所有權,LG、SK,以及部分中國企業被授權使用;而ANL(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三元專利轉讓給了BASF(歐洲正極材料生產企業)。
中國鋰電池技術到底怎么樣,看了核心專利分布情況,你就清楚了
國外正極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占據高端三元材料供應市場,優美科、住友金屬、戶田工業、韓國SK從事正極材料較早,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也遠超國內,在全球高端三元市場主要有國外廠商瓜分壟斷。
中國鋰電池技術到底怎么樣,看了核心專利分布情況,你就清楚了
中國鋰電池技術到底怎么樣,看了核心專利分布情況,你就清楚了
正極材料專利分布
5、市場增量換追趕時間
鋰電領域中國企業在產量、應用上已經領先全球,但僅有少量企業能夠進入高端供應鏈,大部門高端領域仍然被國外巨頭所壟斷,尤其是核心專利掌握在外企手中,當國內企業進入全球化競爭時,競爭對手勢必從專利侵權角度予以限制,雖然可以通過許可授權的方式進入歐美市場,必定增加國內企業的成本,在國際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國內企業應當在獲取市場份額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抓住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實現技術迭代,加大固態鋰電、燃料電池等新一代鋰電技術的投入,為未來的競爭做足準備。
下一篇:如何保障儲能電池系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