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4月29日
多措并舉 進一步推動新能源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4月23日,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產銷增幅同比分別達到102.7%和109.7%。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均取得長足進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已建立起全球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體系,市場結構逐步優化。基于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全面退出,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成本等因素,以及補貼政策退坡退出的規定,財政補貼政策作出調整。
黃利斌介紹,下一步,將通過以下措施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步伐,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是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優化公共充電樁布局,研究新能源汽車在專用號牌的基礎上,給予更多使用環節的優惠措施。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及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建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地方財政補貼從鼓勵購買向支持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充電服務費等使用環節過渡。
四是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新能源汽車監管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消防救援體系、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機制等,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水平。
黃利斌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采用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純電動汽車更適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車等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用于長途、大型、商用車等領域。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整車成本較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后。整體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及相關的政策、標準、法規還需不斷優化完善。
上一篇: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優勢和劣勢
下一篇:新能源指標租賃坑多 暗藏諸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