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4月20日
鉛蓄電池不是"兩高一資"
"鉛蓄電池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消耗性的產業,而是綠色環保、節能減排、資源循環性的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在3月2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天任代表圍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放管服改革、綠色智造、鄉村振興等方面,共提交了25份建議和議案。其中,有一份關于調整和取消電池消費稅的建議,他已經連續提了四年。今年,他再次代表全行業發聲,呼吁要盡快調整和取消電池消費稅,促進中國電池工業高質量發展。
鉛蓄電池不是"兩高一資"
2005年,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電池聯合發文,自2015年2月起對鉛蓄電池征收4%的消費稅,這讓包括天能集團在內的廣大鉛蓄電池企業"叫苦不迭"。
張天任表示:"很多人認為鉛蓄電池是'兩高一資',這是一種誤解。"
他說,鉛蓄電池在產品設計環節,就相繼導入綠色生態設計,替代原有的傳統設計,從源頭上進行把控,避免了電池產品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的污染物產生和排放,以降低對資源的損耗和對環境的風險。如對環境有影響的含鎘、含砷鉛蓄電池被全面淘汰,污染物易外泄的開口式電池被閥控式密封新型電池所替代,各應用領域已基本配用防治污染物外泄的全密封、免維護、貧液式鉛蓄電池,其塑料外殼有足夠強度,只要合法規范貯存、運輸和處置,不會產生環境污染。
張天任介紹,廢舊鉛蓄電池具有極高的回收再利用價值,是唯一可以高效循環利用資源的電池產品,也是所有的廢物中資源回收可利用率最高的。發達國家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8%以上,我國也已達到90%以上,部分采用先進裝備和先進工藝的優勢企業,鉛回收率更是高達99%以上。與使用原生鉛相比,使用再生鉛制造鉛蓄電池,既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也可降低生產成本,形成閉環式的綠色產業鏈,還可以降低電解冶煉造成的環境風險壓力。近年來,部分大型電池企業紛紛開展廢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取得明顯成效。
非法收集處置是污染防治的重點
張天任坦承,從全產業鏈來看,目前鉛蓄電池污染防治的重點已經從生產環節轉移到了非法回收和再生環節。
2017年1月3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99號,簡稱99號文),確定對電器電子、汽車、鉛蓄電池和包裝物等4類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回收廢電池。這為企業繼續堅持綠色環保理念,履行生態文明社會責任,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張天任表示,99號文出臺后,由于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尚未發揮應有作用。我國每年有1.98億只、重量超過500萬噸的鉛蓄電池報廢,其中七成以上廢鉛蓄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
由于非法回收、冶煉商販都是地下交易,偷稅逃稅,攪亂回收市場,抬高了回收價格,給有能力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的規范企業回收廢鉛蓄電池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全國有資質、上規模、專業化的廢鉛蓄電池回收處置企業不到30家,這些正規企業難以回收到足夠的廢舊鉛蓄電池,普遍產能"吃不飽",開工率不足五成,經營壓力巨大。
張天任認為,針對回收和冶煉環節存在的環境污染突出問題,需要對癥下藥,精準施策,一方面應加快完善制度,制訂相應的財稅扶持政策,鼓勵規范企業積極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構建"生產-消費-回收-再生"的閉環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重拳打擊"地下產業鏈",徹底消滅污染源。
企業稅負加重創新受到抑制
鉛蓄電池是一個利潤率較低的行業,主營業務利潤率多年來一直徘徊在2%-4%低位區間。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鉛蓄電池行業利潤總額64億元左右,與上年度同比下降1.92%,利潤率僅為4.24%。其中規模以上鉛蓄電池企業為38.61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僅增長0.32%,利潤率只有4.32%左右,繳納消費稅后,行業企業利潤所剩無幾,資金周轉普遍困難,發展后勁乏力。另據了解,在19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統計中,有55家企業虧損,虧損面接近30%,虧損額5.76億元,同比上升13.39%。
張天任也表示,征收消費稅造成企業綜合稅負過高,骨干企業轉型升級投入乏力,創新活力受到抑制。不少通過環保審核和規范條件的大型骨干企業,原本規劃在"十三五"期間以產品創新、技術改造和環保治理為"重頭戲",加快新一輪產業升級步伐,鞏固綠色發展成果,加征消費稅后,企業普遍面臨流動資金緊缺,阻滯了環保和技術研發投入,抑制了企業作為微觀主體的創新活力。
消費稅還造成了出口下滑,產業加速向國外轉移。目前,我國與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是全球鉛蓄電池的主要生產國,各國生產總量基本接近。但由于開征消費稅,我國生產的鉛蓄電池成本明顯增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削弱,出口額大幅下降。2016年鉛蓄電池行業出口額為24.68億美元,比2015年下滑16.93%,2017年出口額與2015年征繳4%消費稅前仍下滑4.81%,一些內外資鉛蓄電池企業已經開始向稅費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投資建廠。
盡快對消費稅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
電池消費稅實施三年多來,企業呼聲強烈,意見很大,社會各界的爭議也很多,為了更好體現財稅政策對產業的調控和引導,更好的為企業營造良性發展環境和公平競爭環境,張天任建議:
為有利于加快推進鉛蓄電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輕企業負擔,建議盡快由生態環保部牽頭,深入實際,廣泛聽取企業與行業組織、科研機構的意見和建議;盡快摸清消費稅實施以來鉛蓄電池行業綠色發展的現狀、消費稅政策實施效果、造成的企業負擔、應調整政策的建議等。
張天任建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根據生態環保部的評估結果,會同相關部委,進行深一步論證,討論消費稅調整的具體方案。如:對經過工信部審核,已公告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試行消費稅免征,或者先征后返;對貫徹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電池企業,依據所回收廢鉛蓄電池的總量,按比例減免消費稅,以鼓勵鉛蓄電池企業規范回收,最大限度循環利用再生鉛資源。
他還建議,壓實屬地管理的責任,依法從嚴打擊非法生產、非法回收,非法鉛再生冶煉所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將鉛蓄電池回收處置納入法律、法規軌道,為規范的鉛蓄電池企業提供有利于公平競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
下一篇: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