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23日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公開征求意見給鋰離子電池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于已經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從該目錄中可以看到我國對于充分發揮外資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視程度。鋰離子電池作為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在這一目錄中的存在感并不低。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給鋰離子電池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鋰離子電池生產
從目錄中可以發現,關于外商投資方面,鋰離子電池的鼓勵措施集中在這幾點。
一、鋰離子電池。包括相關材料制造如隔膜、電極用鋁箔,鋰電產品的生產制造等。
二、汽車動力電池。包括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專用生產設備的設計與制造。
三、電池儲能。包括儲運設備及檢查系統制造、大型儲能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等。
四、電池回收利用。包括電池回收處理以及相關再生利用的設備制造等。
除此之外,還有電池更換站建設和海水制鹽提取鋰等相關產業。
這一鼓勵措施對于國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給鋰離子電池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與挑戰并存
無論從鋰離子電池的原材料還是生產技術來看,國內相比國外仍有較大落差。雖然我國鋰離子電池生產銷售量驚人,但大部分依賴進口,尤其是在三元鋰電池方面,原材料的供應幾乎被國外幾大巨頭壟斷。技術上面,韓國三星SDI、LG化學、日本松下等企業仍然較為領先。因此在電池成本和技術上國內的優勢較低。不過,隨著外資入華,競爭加劇,國內龍頭企業為了搶得市場,在電池技術上的研究可能會更加深入。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給鋰離子電池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汽車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報廢期預計2018年到來,然而直到今年,我國的電池回收效率也不高,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比例只有約7%,雖然已有不少企業積極部署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但鼓勵外商投資,推動國內電池回收熱潮,有利于電池回收體系的豐富和完善。
儲能方面,近兩年我國的發展很是驚人,不少電化學儲能項目已經真正投入使用和運營。除此之外,國內不少企業投身海外,打造“中國制造”。中西部地區同樣也是發展的關鍵,鼓勵外資企業進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儲能配置,是協調區域資源分配的重要步驟,也是加強“一帶一路”,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中國鼓勵相關產業在外資領域的進一步開放,是打開國門的一大跨步,對于鋰電行業的市場改革和發展、經濟提速、產業結構調整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