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18日
固態電池技術漸進式升級
行業近況
近期我們調研了固態電池行業公司,與專家交流行業現狀及國內外公司進展。行業內主流企業預計,2020年前將實現批量銷售,2025年全固態電池技術成熟與成本可控實現大規模產業應用。
評論
固態電池是廣泛認可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目標是解決新能源車對安全性與長續航的需求。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高速發展對電池安全性、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2025年發展全固態鋰電池技術、2025和2030年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分別達到400和500wh/kg的目標,比現有電解液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66%,且固態電池不會發生熱失控,安全性能更好。
部分關鍵材料技術突破和降低成本是大規模推廣的核心難點。固態電池是現在鋰電池技術的升級,發展路徑為半固態→準固態→全固態,主要區別在固態電解質替代電解液、不用隔膜以及最終將金屬鋰負極替代石墨負極。根據調研了解,半固態與全固態電池的綜合成本是現有鋰電池的200%-300%,我們預計,至2025年國內有望實現部分關鍵材料的突破與配套,批量化的成本降低。
全球主要車企與研發機構布局固態電池技術。其中,日韓以公司主導技術研發相對領先,歐美以初創公司為主積極布局。根據法國Yole統計,2018年全球布局固態電池的大公司占比約50%,分類型按數量排序:大公司>科研機構>初創公司。公司方面以豐田、寶馬、大眾、現代等車企為主,包括三星SDI、LG化學、優美科等傳統鋰電池及材料廠商。歐美國家主要科研機構如麻省理工學院、科羅拉多大學等科研機構先后衍生出SolidEnergySystem、SolidPower等初創企業,并獲得車企等融資。
國內以產業鏈公司與科研機構為主導,部分企業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臺灣輝能率先步入商業化,清陶能源建成0.1GWh固態鋰電池產線,衛藍新能源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并擁有固態鋰電池試制線,贛鋒鋰業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合作并建設年產億瓦時級固態鋰電池中試生產線,國軒高科、寧德時代等電池龍頭積極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