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12日
電動汽車鋰電池是大問題!
咱們在前面文章中曾經講了中國迅猛發展的電動汽車,我們注意到很多網友留言說:電動汽車是個騙局,都是在套路國家的補貼!
說起原因主要就是大家認為:這些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太短!有些國產電動汽車充一次電只能跑100多公里,這個距離在北上廣這種特大型城市就顯得非常尷尬了,甚至根本就沒有實用性。
的確,對于電動汽車來講,車載電池的續航里程和電池的壽命最為關鍵,在電池問題上日本人同樣非常重視。最近看到了一篇日本媒體的報道,講日本的兩家電池開發企業已經開發出了可以成熟應用的500公里鋰電池技術。
這個距離在日本看來就相當于一次充電可以從東京跑到大阪,對于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的里程了。不考慮電池壽命的情況下,單講里程500公里的續航里程已經完全可以跟汽油車相媲美。
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大力的扶持日本企業在高性能車用電池方面進行研發,本來按照計劃到2030年就能夠達到500公里的續航里程,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已經提前十年達到了。可能有朋友會說了,國產的鋰電池續航里程普遍只有200公里左右,有些甚至不足150公里。
其實政策補貼層面早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取消了續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車型的補貼,就是為了鼓勵長續航里程的高性能電池的研發。日本在鋰電池技術領域是世界的先驅,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就已經將鋰電池用于筆記本電腦和攝像機。
在2009年就將鋰電池用于純電動汽車,當時的續航里程基本在200公里左右,盡管目前我們跟日本相比在鋰電池技術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
日本媒體就注意到,作為曾經席卷世界的鋰電池開發強國,日本在這一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從2011年就開始減少。而來自中國企業和高效在這一領域的專利申請卻在不斷增加。
到了2015年,在鋰電池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上,中日兩國已經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隨著中國電動車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在政策的鼓勵和指引下,為了提高電池容量增加續航里程,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中國專利申請,超過日本是遲早的事。
所以那些看衰中國電動車的朋友們,你們發現存在的問題當然很好,但是也不用過于悲觀,凡事都要一步步去解決,日本人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中國人憑什么就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