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16日
全固態鋰電池商業化之路有多長?
近三年來,全球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為64.8GWh,同比增長38%。其中,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總裝機量為36.42GWh,占比達56.2%,市場規模全球第一,是日本的2.4倍、韓國的3.6倍。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2018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總裝機量達到56.89GWh,同比2017年增長56.88%,其中,三元電池33.1GWh,占比58.17%,同比2017年增長103.71%;磷酸鐵鋰電池22.2GWh,占比39%,同比2017年增長23.51%。前20強企業裝機量52.23GWh,占全年裝機量的91.8%。我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市場。
在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日益明顯的形勢下,全球固態電池公司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科研機構和眾多企業加快了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發投入,多家世界著名汽車企業2017年相繼宣布,2020~2025年全固態鋰電池將量產上車。國內部分企業和投資機構甚至對鋰離子動力電池下一步的投資方向產生了懷疑,認為全固態鋰電池很快就將進入商業化階段,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擠占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市場份額。
與液態動力鋰離子電池相比,全固態鋰電池在科學技術方面面臨哪些挑戰?其真實固態狀態如何?商業化的可能性究竟如何?與現有的3C和動力用鋰離子電池比,其優缺點在哪里?其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安全性及生產成本有無競爭力嗎?在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領域有成功應用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業化之路有多長?液態鋰離子動力電池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加大投入?目前眾多媒體對全固態電池的宣傳是否可信?事實上,至今尚未有報道顯示全固態鋰電池單體的綜合電化學性能超過液態,目前的研究重點還是解決循環性、倍率特性,各類全固態鋰電池的熱失控、熱擴散行為的測試數據還非常少。提到了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的研究工作非常少,但其中多數的安全測試均為用火焰灼燒電解質或研究加熱條件下材料的微觀結構變化或強化金屬鋰與固態電解質的界面,并未對固態電池進行整體的安全性測試。
為了幫助產業界和投資界答疑解惑,引導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LBIS組委會、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單位聯合于2019年5月6-9日在深圳舉辦“第四屆全球鋰電行業科學技術峰會”,將邀請鋰空氣和鋰硫電池領軍人、Polyplus公司首席執行官StevenVisco先生,商業化固態電池電動車的創始人、法國Bollore集團BlueSolutionsEVP、Bollre電動車前研發總監DidierMarginedes先生,鋰金屬電池專家、ScionandValence前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JamesAkridge先生,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員等十幾位在固態鋰電池相關領域知名的專家做專題演講,并于5月8日進行一個小時的專題討論,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大家共同探討全固態鋰電池需要突破的重點技術問題及商業化之路的可行性。
鋰電峰會的前三天,近百位全球掌握鋰電及其應用核心的科技專家,企業家,以及數20位全球能源科技的領軍人物將齊聚深圳,共同商討以下三個主議題:
(1)展示和交流能源存儲科技(新材料、新工藝、新體系等)及其應用(EDV、ESS、3C等)的最新最前沿科技成果。
(2)特別討論會(60min)探討當前全球電池產業、動力鋰電等方面最為關鍵和重要的熱點話題(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質量,低成本、政府補貼退坡等)。
(3)特別討論會(60min)探討鋰離子電池體系以外其他的新型能源體系(如固態電池、鋰空電池、鋰硫電池、超級電容器,燃料電池等)及其應用。
上一篇:新能源車補貼退坡電池企業承壓
下一篇: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寡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