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03日
“自我恢復”的鋅碘液流電池已被研發出
記者獲悉,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儲能技術研究部李先鋒研究員、張華民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長壽命、可自恢復的鋅碘液流電池。該電池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鋅碘液流電池循環壽命短、功率密度低的問題,有望用作大規模儲能技術,解決目前風能、太陽能等發電不連續、不穩定、不可控的難題,實現清潔能源高效利用。
長壽命可恢復的鋅碘液流電池電堆及其充放電性能
鋅碘液流電池在鋅負極在不斷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不規則的鋅枝晶,這種“樹狀結構”的枝晶會在循環過程中不斷生長,最終刺穿電池的膜,造成電池的短路,嚴重影響電池的循環壽命。
為解決此問題,該研究團隊提出利用廉價的聚烯烴多孔膜替代昂貴的全氟磺酸離子交換膜。該電池的聚烯烴多孔結構中充滿的氧化態電解液可以溶解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鋅枝晶,實現自恢復,解決了由于鋅枝晶導致的電池循環壽命差的問題。此外該鋅碘液流電池還具有成本低、電導率高、穩定性強、工作電流密度大等特點。實驗表明,單電池能量效率可達到82%,較之前報道的鋅碘體系提高了8倍。
為證實該體系的實用性,研究團隊成功集成出千瓦級電堆,該電堆在80毫安/平方厘米下穩定運行超過300個循環,能量效率穩定在80%,表現出很好的可靠性。該電池目前仍處于研究初期階段,需進一步提高其高電流密度下的可靠性,推進其實用化和產業化。
相關工作以“非常重要文章”形式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上,并得到審稿人高度評價,審稿人認為:“這個令人尊重的研究團隊,在液流電池領域所作出的這一項非常卓越的工作,將對新型液流電池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產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