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2月13日
氫能源汽車VS電動汽車,誰能笑到最后?
隨著石油資源枯竭,新能源汽車早就提上了研發議程。多年技術上積累和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有兩大陣營,一個是純電動車,另一個就是氫能源汽車。兩者在動力組成上有很大區別,而且各有優勢,究竟誰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寵兒,下面不妨讓我們通過特斯拉和豐田Mirai一起來探討下。
1、兩者工作原理
特斯拉采取在底盤上集成了8000多枚電池,這些電池并串聯組合成它的動力單元,特斯拉使用松下的鋰電池,整個車一共擁有16個電池組,每個電池組上都覆蓋一塊玻纖板對電池進行簡單的保護,在電池夾縫間安置了冷卻液傳輸管道,用來控制電池溫度的,整個電池模塊可以驅動電動機。
豐田Mirai的工作原理是將氫燃料儲存在獨立的儲能罐內,通過與外部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產生電力并儲存在儲能電池,然后通過電驅動電動機,再驅動汽車。最終回歸到了電動機工作模式。
2、能量來源
電動車能量來源于電能,隨著風能發電和水利發電等各純潔發電形式發展,電能造成環境污染程度在減小。而報廢電池也可以回收利用,電池的壽命也變得更長。電能產生已經不再是什么技術難題了,而核電也更加得到普及。
氫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十分豐富,豐田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氫氣制造技術,豐田認為世間萬物都可以用來制造氫氣,可見我們不用操心氫氣會產生枯竭。但是制造氫氣是一個需要消耗能量過程,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電解水來制造氫氣,電解水系統的能量轉化率最高只有80%,并不怎么高效。可見兩者能量來源都可以得到充分保證。
3、基礎設施和造價成本
電動汽車已經在道路上建立了充電基礎設施,電力網絡基本上覆蓋到了大多數區域。只要有人地方基本上都電力,如果電動車沒電了,只需要一個插盤就可以充電。而氫氣銷售點目前十分少,相隔距離也很遠。
這部分是由于缺少需求,還由于氫氣站的建設成本高昂。普通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只需花數十萬美元來建造,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建造成本高達30萬美元。但建造一個氫氣燃料站需要花費100萬至200萬美元,因為需要對液態氫氣進行處理。目前全球氫氣站也是屈指可數。
電動車充電站建設成本顯然更少,也容易建起來。氫氣站建設更加復雜,安全性也需要經得起考驗,氫氣站還需要兼顧制造氫氣任務,需要更加完善設備和技術。所以在這個環節,電動車完勝氫能源汽車。
4、充電方式和時間
電動車目前有快充和慢充兩種方式,公眾充電樁提供快充,家庭充電樁可以實現慢充,充電方式顯得靈活和方便。而氫能源車就必須到加氫站實現加氫,你在家是不可能通過簡單設備造出氫氣,如果氫氣站數量有限,那么加氫氣就十分被動了。
當然氫能源車也有自己王牌,它加滿一次氫氣只需要3分鐘,完全和加油時間相媲美。以特斯拉為例,它最快充電時間也需要30分鐘左右,這也是目前最快充電速度,而慢充一般也需要8小時左右,電動車明顯處于劣勢。
不過日前傳出好消息,一家名為StoreDot的以色列公司,繼30s給手機快充之后,成功研發出一種汽車超級充電技術,可在5分鐘內為電動汽車補充續航480km的電量。如果對這輛技術實現了,那么真的是電動車福音。
5、續航里程和安全性能
電動車很早以前就進入公眾視野,但是里程焦慮一直困擾著人們,也阻礙它的普及,目前特斯拉最大續航里程也只有430km左右,一般電動車也就200km左右。這樣的續航里程對于日常使用沒什么問題,但是長途駕駛就會顯得很疲軟。而加注一次氫氣,氫能源汽車可以達到將近500km的續航里程,這樣續航能力是一般電動車的2-3倍。
電動車將所有電池都集中在底盤,底盤由厚鋼板保護,電池由很多小電池單元組成,如果發生碰撞,爆炸的風險很小,所以安全性能上有一定保證。氫氣是易燃易爆物,氫氣儲藏需要得到很好保護,如果汽缸爆炸將帶來很大麻煩,豐田也想出了一些解決方式,但是氫氣儲藏安全性還有待商榷。
6、各自技術儲備和發展
電動車陣營里的特斯拉技術儲備比較完善,馬斯克研發電動車成功之后,他將特斯拉技術完全公之于眾,這無疑對電動技術發展起到了很好促進作用。日前比較火的游俠電動車,采用了不少特斯拉電動車技術。特斯拉電池采用松下電池,特斯拉最值錢技術是它對8000枚電池組的管理技術。
日本十分重視氫能源發展,豐田走在氫能源研發前列。日本的技術一向都十分保密,不輕易向外界透露。但是豐田卻將為大眾無償提供專利使用權,這是為什么呢?在互聯網分享的浪潮下,公布專利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到技術研發當中,這無疑為自身發展拓寬了道路。當然豐田汽車專利的免費時間被限定在了2020年前,只有生產和供應氫氣的專利將永久免費。豐田還希望,使用其專利的公司跟其簽訂一份專利共享互惠協議,可見本田更多是出于自身考慮。
點評:現在眾多的車企開始各自押寶,目前豐田和本田都在豪賭氫能源,現代也有意研發氫能源汽車。而同為日系日產似乎對氫能源沒有興趣,它將精力放在了研發電動車上,目前日產聆風是全球賣得最好電動車。作為電動車標桿的特斯拉也表示不會研發氫能源汽車,中國車企也將重心放在了電動車上。現在車企都已經選擇好各自陣營,看來這不僅是場能源革命,更是場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豪賭,究竟誰才能笑到最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下一篇: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利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