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26日
國際鋰電正極材料企業第二梯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國鋰電行業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鋰電產業鏈當中。越來越多的中國鋰電企業開始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主動地參與全球鋰電行業的分工與競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客觀真實地了解競爭對手是我們必須做的第一份功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國鋰電正極材料產業在過去數十年里的發展重心集中到了磷酸鐵鋰(LFP)上面,國內鋰電同仁對于象A123,Phostech和Valence這樣的中小型企業,是津津樂道耳熟能詳。
反而對于Umicore,Nichia和TodaKogyo這樣的國際頂級正極材料巨頭,卻是知之甚少。國際上有一定產能和知名度的正極材料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國和韓國,筆者這里簡單地介紹一下幾家國際主流的正極材料公司,希望能給國內讀者一些基本認識。
第二梯隊:處在第二梯隊的企業其整體技術水平和產量都跟第一梯隊有所差距,但仍然具有相當實力。除了韓國的L&F和日本TodaKogyo(戶田工業)這兩個企業以外,國際上其他的正極企業規模都偏小并且產品鏈也較單一。
國內也有數家正極企業產品鏈較全面,但由于它們的技術水平與國際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其產品在國際上仍以低端為主而且市場占有率也很有限,筆者就不在這里介紹了。
韓國L&F近兩年發展非常快,主要得益于SamsungSDI的強勁需求。L&F目前生產LCO,NCA和NMC正極材料。2013年L&F的正極銷售量占全球6%的市場份額,已經取代了TodaKogyo(戶田工業)而位居第三。
事實上,L&F在SDI和LG的正極材料供應鏈里面是作為中端產品來定位的,高端正極材料用Umicore,低端用的是國內的巴莫、北大先行、當升。因此L&F的產品,對SDI降低成本起到了關鍵性作用。L&F實際上沒有自己獨立的發展戰略,它的生存之道就是緊跟Umicore而全面復制其產品。
只要Umicore的新產品一推向市場,L&F在半年之內就有相似的產品銷售,只是價格和產品質量稍低而已。因為SDI和LG是L&F僅有的兩個客戶,所以L&F的生產和研發都以這兩個公司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其后果就是L&F幾乎完全被SDI和LG所控制。
日本TodaKogyo(戶田工業)2013的正極銷售量占全球4%的市場份額,由于L&F的近兩年強勁發展,TodaKogyo從2011年開始在全球正極市場的份額已經下降到第四了。但從技術水準和產品鏈的角度而言,TodaKogyo的綜合實力還是要比L&F強。
TodaKogyo的產品線包括LCO,NCA,NMC和LMO這幾種主流材料。它的技術路線偏重于生產工藝,原創性的專利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跟其他日本正極材料公司相比,TodaKogyo是非常“國際化”的,它在歐洲和北美都有工廠,因此外界對其了解較多。
而且TodaKogyo也是唯一一個獲得美國DOE資助的日本材料公司,這在日本鋰電界是絕無僅有的。但是由于這兩年日本鋰電產業的萎縮,TodaKogyo的業務明顯受到影響,近兩年產量也停滯不前。TodaKogyo的主要客戶是SONY,SDI,LG和AESC。
上一篇:鼓包后的電池拿出來后怎么處理
下一篇:鼓包后的電池拿出來后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