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22日
格林美如何保障碳酸鋰供應?
1月12日晚間,格林美(002340.SZ)公告稱,下屬公司無錫凱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凱力克”),于當天與遠東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福斯特”)簽訂了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戰略供貨協議,合同涉及金額約為4.5億元。
時隔不到3日,格林美于1月15日午間再次發布公告稱,下屬公司凱力克于當天與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下稱“捷威”)簽訂了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同涉及金額約為7.7億元。
3天連續簽約共計12.2億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供貨合同,格林美在2016年新年伊始的大動作格外引人注目。業內分析認為,格林美成功獲簽兩份大訂單,與當前電池材料供應緊張、動力電池企業注重與上游供應商結成戰略聯盟的形勢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三元材料之原材料碳酸鋰供應緊張、價格變動很大,2015年底達到15萬元/噸,近日又有人爆料稱達到19-20萬元/噸,接下來是否會企穩著實難料,格林美的兩份合同總金額會否因此而變動?格林美又是如何保障碳酸鋰的充足供應,進而保證上述兩份合同的順利履行?
“兩條腿”保障碳酸鋰供應
據了解,碳酸鋰價格每噸上漲1萬元,三元材料每噸將上漲0.35-0.38萬元。自2015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漲幅已超過300%,且仍處于上行通道,對三元材料的價格影響是顯著的。
對于上述兩份合同金額是否會因碳酸鋰、鈷等原材料價格而變動的問題,格林美董秘歐陽銘志透露:“4.5億、7.7億是基于現在價格估算的合作金額,到時候雙方會再商談,會隨材料的波動而波動,最終以成交價格為準,合同里對此有條款約定。”
根據供貨協議,凱力克承諾保證福斯特所需要的三元材料產品數量,合同期限為一年,預定2016全年供貨量為3000噸。2016年1月雙方擬簽訂供銷合同為200噸整,預計金額約3000萬元。而凱力克與捷威簽訂的合同期限為2016-2018年。依據經營發展規劃,捷威預計未來三年需求量為2016年680噸、2017年1500噸和2018年3000噸。
“公司到今年3月底將完成1萬噸的產能規模,年銷售目標是8000噸,現在與福斯特、捷威簽訂的2016年供貨才3600噸,在產能上足以滿足需求。”歐陽銘志說道。
歐陽銘志還強調:“我們很慎重,必須保證原材料供應了之后,才能跟他們簽。”
據歐陽銘志介紹,公司碳酸鋰的供應依靠“兩條腿”,以回收渠道為主,以向碳酸鋰企業購買為輔。其中,主要以回收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中的鋰來保障碳酸鋰的供應,成為格林美與其他正極材料廠家的最大不同之處,讓其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制于市場上碳酸鋰的供應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投放的一批新能源汽車已經出現報廢的磷酸鐵鋰電池,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有3000多個電池組報廢,深圳及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總體而言,回收市場才剛剛開始,以后會慢慢迎來高峰。
“原來是不回收的,鋰價格太低了,現在價格漲起來了,有回收價值。我們回收鋰大概一年1萬噸左右。”歐陽銘志表示,公司會逐步擴大回收體系,以后靠回收來保證鋰的供應。
“進階”動力電池材料之路
格林美能在動力電池正極材料毛利不錯、需求大幅擴張之際充分享受“紅利”,得益于早期完善的布局。
2012年8月,格林美發布重大重組公告,擬購買江蘇凱力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凱力克”)51%的股權(后格林美發布定增預案收購江蘇凱力克剩余49%股權),彼時江蘇凱力克出現IPO失利。江蘇凱力克的主營業務是金屬鈷及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金屬鈷及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四氧化三鈷)。
江蘇凱力克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分別為香港凱力克、上海凱力克、昆明分公司、清美通達鋰能四家子公司,其中注冊資本最大的是清美通達鋰能,注冊資本為1.5億元,而江蘇凱力克持有其41%的股權。
據了解,彼時清美通達鋰能還是研發和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大型中日合資企業。其控股股東的AGC清美化學株式會社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生產正極材料,是鈷酸鋰正極材料在世界市場首先量產的企業之一,也是三元正極材料世界最先量產的企業,一直以來是日本幾大主要電池廠家的供應商。經過近20年的研發和生產技術的不斷升級,在國際電池材料市場技術領先,享有良好的聲譽。
2014年5月,江蘇凱力克擬以5298.2萬元收購清美通達鋰能科技(無錫)有限公司59%的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后,清美通達鋰能將成為江蘇凱力克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之后,清美通達鋰能更名為無錫凱力克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也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與福斯特、捷威簽訂合同的企業。
2015年10月9日,格林美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展動力電池用三元電池材料的產業鏈,其全資子公司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將以現金2971萬元對余姚市興友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增資。增資擴股完成后,荊門格林美持有興友金屬65%股權。
2015年11月2日,格林美又公告稱,投資6.6億元拓展動力電池材料產業鏈。此次投資有三個項目,分別為投資2.35億元,建設年產10000噸動力電池用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項目;投資1.06億元,建設年產5000噸鎳鈷鋁(NCA)三元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材料項目;投資3.16億元,建設年產10000噸鎳鈷錳(NCM)三元前驅體原料項目。
2015年11月底,格林美發布公告稱,公司與ECOPROCo.,Ltd.就有關車用鋰離子電池用鎳鈷鋁(NCA)正極材料業務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協議,ECOPRO同意將三星SDI公司的鋰離子電池前驅體制造項目委托于格林美。
資料顯示,ECOPRO主要產品是NCA以及鎳鈷錳等動力電池材料,目前是全球第二大NCA正極材料生產商,也是三星SDI唯一的NCA正極材料外部供應商。
歐陽銘志透露:“公司NCA/NCM前驅體產能加起來是2.5萬噸,滿足自身1萬噸三元材料的供應綽綽有余,有足夠能力做高端市場。”
作為一家以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生態環境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回收利用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格林美已基本形成了從廢電池、廢棄鎳鈷資源再制造到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閉環生態體系。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格林美將加大正極材料市場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