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14日
澳昆士蘭科技大學發現降低可再生氫氣成本的方法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T)教授AnthonyO’Mullane和在讀博士生UmmulSultana展示了鈷-鎳-金系材料用于電化學生產氫氣的效率,它可取代目前所使用的昂貴材料。
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到2022年全球氫能市場將達到1550億美元的規模。而澳大利亞憑借其所擁有的能源領域熟練技術勞動力資源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來源,占據了有利的地位。
工作于QUT大學化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學院的O’Mullane教授表示:“原則上,氫氣提供了一種大規模儲存清潔能源的方法,它讓大型太陽能和風電場的推廣以及綠色能源的出口成為可能。”
但使用碳源生產氫的工藝會排放二氧化碳,這一溫室氣體降低了使用可再生能源對經濟方面的益處。
目前正在開發中的最成熟、最廉價的氫氣生產工藝是熱化學法,它使用化石燃料或天然氣生產氫氣;但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國家氫氣路線圖》顯示,使用低成本、低排放或零排放能源的電化學工藝正在迎頭趕上。
O’Mullane和Sultana的研究成果是這一技術向前推進的一部分。今年,澳大利亞柯廷大學(Curtin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利用納米晶體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的工作也取得了突破型的進展。
O’Mullane表示,傳統上將水分解成氫和氧分子的催化劑為氧化銥、氧化釕和鉑等一些“昂貴的貴金屬”。而且作為反應部分的氧氣逸出也不總是穩定,有可能限制這一工藝的效率。
而他與Sultana合作測試的方法使用了“兩種地球上含量豐富的廉價替代品”——鈷和氧化鎳,其中僅含一小部分提高催化劑效率的金納米顆粒,“來制造一種穩定、雙功能的催化劑”,能夠分解水并無排放地生產氫氣。
被儲存的氫能可作為燃料電池用于運輸領域,或在需求高峰時段將電力饋入電網。《澳大利亞國家氫能路線圖》中指出,氫能系統也能夠為電網的穩定性提供服務——它具有靈活的負載,可以根據需要上下浮動,但它們穩定電網的主要應用還是儲能——在可再生能源來源豐富的季節捕捉能源,并在較低的季節將能源反饋入電網。
O’Mullane計劃在2019年致力于將這一工藝規模化,“建造電解槽使之能以合理的規模生產氫氣”,以證明其商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