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07日
從寧德時代的1100億,看被新能源“救活”電池供應商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汽車圈里炙手可熱的“紅人”,而與此同時它的發(fā)展不僅帶動了能源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傳統的商業(yè)模式,帶領了一批電池供應商們迅速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了一塊產業(yè)高地,寧德時代或許就是這之中最為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當時光倒退至七年前,或許很難有人相信,在寧德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zhèn)上,將會有一家“稱霸”動力電池產業(yè)的巨頭拔地而起,在未來的汽車圈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4年,寧德時代的前身ATL成為蘋果公司的電池供應商,這也成為了其進入消費類電池產品的起點,隨后2011年ATL將動力電池事業(yè)剝離出去,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誕生。2012年其成為了華晨寶馬的供應商,而這也讓寧德時代迅速打開了動力電池市場,從此一騎絕塵。
現如今,寧德時代已經與上汽、北汽、長安、吉利、長城等國內多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此外,還與寶馬、奔馳、大眾等國外車企簽訂了動力電池訂單。
毫無疑問,在新能源發(fā)展大勢之下,寧德時代已一躍坐上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yè)一把手的交椅。
11月25日,寧德時代發(fā)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業(yè)收入97.76億元,同比增長7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2.88億元,同比增長137.92%,基本每股收益0.68元,同比增長74.36%。
同時,截止2018年9月30日,寧德時代實現營業(yè)收入191.36億元,同比增長59.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9.85億元,同比增長88.71%。
可以說,近幾年寧德時代的發(fā)展是較為可觀的。不僅如此,11月28日晚間,寧德時代發(fā)布公告,擬向銀行申請總計不超過人民幣110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同時還向江蘇溧陽的電池生產基地投資74億元,擴大電池產能,“稱霸”電池界的野心已是顯而易見。
但相比于寧德時代這家成立七年,在新能源領域開辟新天地的年輕企業(yè),還有不少企業(yè)是因新能源的這片“土壤”而得以起死回生的。
松下:復活神器——特斯拉
如果問松下這家百年老店什么時候有過“懷疑人生”的感覺,它一定會以一種回首過往辛酸苦辣的神態(tài)答道:2011年到2012年的時候吧。
2008年,松下宣布收購三洋電機,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商。然而在2011年到2012年的這段時間里,松下卻連續(xù)兩年面臨著巨額虧損7000億日元的局面,對此松下只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關閉工廠、大規(guī)模裁員,砍掉家電業(yè)務和消費電子業(yè)務,可謂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
然而在2013年,松下有些拮據的生活卻迎來了轉機,這年它與特斯拉簽署了為期四年的鋰離子電池供應合同,松下將在2017年前向特斯拉供應價值高達70億美元的20億節(jié)鋰電池。2014年,松下宣布與特斯拉合資共建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
事實上,早在2008年雙方就有了首次牽手,松下18650鈷酸鋰電池被特斯拉首款車型Roadster采納,而2013年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應該也是特斯拉對于松下電池技術方面的認可。
同時,與特斯拉的合作也讓松下一躍成為2017年銷量排名第二的汽車電池廠商,根據今年5月松下發(fā)布的2017年財報可以發(fā)現,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7財年,松下實現銷售額79822億日元,同比增長9%;營業(yè)利潤3805億日元,同比增長37%;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360億日元,同比增長58%。
在這之后松下已計劃與特斯拉在國內建電池廠,以求打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為豐田的燃油電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提供電池的這項規(guī)劃也已簽署了協議并被提上議程。
雖然企業(yè)間的合作往往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特斯拉和松下之間目前也有著一些“感情裂縫”的傳聞,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如何松下都將在新能源這片“土壤”里吸取營養(yǎng),以期日后更好地發(fā)展。
三星:分食動力電池“大蛋糕”
遙想在頭條君尚且年幼的時候,玩的第一部手機就是三星直板按鍵,在從媽媽手中淘汰之后它就成了我的附屬品。在那時,三星手機不論是在普通家庭里還是電子領域都占據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隨著蘋果進入中國并不斷壯大,國產手機品牌的逐漸興起等多重原因,三星手機漸漸在中國市場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走起了下坡路,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卻讓三星發(fā)現了另一片市場,開啟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
三星SDI是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yè),2008年,三星SDI和博世合資成立了動力電池公司SBLimotive,進入汽車動力電池領域,2015年其又全資收購了國際領先的電池公司MSBS,并先后在韓中美歐等地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工廠。
近日,又有媒體稱,三星SDI或許將在華進行針對微型乘用車的電池布局,推出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的第五代產品,意在瞄準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之后的中國市場。
而三星SDI在其第三季度財報上也提到:“從中長期來看,隨著2020年中國市場解除新能源補貼,將有效擴張三星SDI在華市場的開拓,并為利潤的增大提供巨大貢獻,我們將對市場的新動向做好準備。”
而根據三星SDI發(fā)布的財報可以看到。今年4—6月,三星SDI的銷售額為2.25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為1528億韓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8倍,而三星SDI的第二季度電池業(yè)務銷售額為1.73萬億韓元,比上一季度增長21.9%。
目前,三星SDI在動力電池領域還是保持著與寶馬方面的深度合作,而三星SDI財報方面的增幅也離不開寶馬各車型自身的優(yōu)異表現。除去寶馬外,三星SDI也在近幾年開拓了與菲亞特、大眾等車企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拓展它的客戶鏈。
而根據三星SDI2020年的規(guī)劃,三星日后對中國市場必有進一步的動作,據韓媒報道稱,三星計劃在無錫設立在華的第二個動力電池工廠,并已經在今年1月成功注冊生產法人資質??梢源_定的是,三星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的布局將會越來越多。
LG:全球動力電池銷量Top5
比起三星,LG手機連續(xù)七個季度的虧損似乎也是大巫見小巫。據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雖然LG集團整體盈利同比增長45%,但手機這一移動部門卻虧損1.350億美元,較第二季度減少近4000萬美元。
而比起手機,LG集團在電池方面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LG化學是LG集團最重要的支柱產業(yè)之一,2009年,LG化學正式進入動力電池市場,與韓國現代起亞合作,首次將鋰電池產品應用于商用混合動力車。
在此之后,LG化學先后和通用、雷諾、福特、沃爾沃等廠商展開合作,成為動力電池主流三大供應廠商之一,據悉,目前,LG化學在全球新能源動力電池銷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五。
現如今,LG化學在韓國、美國、歐洲和中國均設有動力電池工廠。在今年10月,LG化學總投資20億美元的電池項目也在江寧濱江開發(fā)區(qū)動工建設,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小型電池研發(fā)和制造。據悉,項目將在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年產動力電池32GWh,年銷售額將達到350億元。
LG集團副會長、LG化學CEO樸鎮(zhèn)洙表示,為應對高速發(fā)展的汽車動力電池需求,該項目將主要服務快速增長的全球動力電池客戶。
此外,就在12月3日,LG還宣布將在其波蘭電池廠追加5.71億美元,將該電池工廠的年產能提升至70GWh,每年滿足30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據悉,早在2015年,LG化學就在波蘭建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最初計劃的產能是每年生產5萬臺長續(xù)航電池組,但其很快就將產能目標提升至10萬臺。
頭條說:
經過一番簡單的盤點可以發(fā)現,當新能源的發(fā)展日益蓬勃時,事實上不僅是車企有了一個在這一改革背景下的“新生”機會,各大供應商們亦是如此。
據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電動汽車的保有量超過300萬輛,預計到2025年全球市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583GWh。
而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電池都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局面,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YayoiSekine指出,2017年在美國部署的公用事業(yè)電池中,60%都是由LG化學和三星SDI生產。
確實,縱觀電池市場,可以發(fā)現主要是在中日韓之間的“三國殺”,但能夠確定的是,目前動力電池這款“大蛋糕”還有很多瓜分的余地,而這對于一些企業(yè)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