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05日
南洋科技敗走隔膜轉向航天無人機業務
研發鋰電池隔膜八年依然在路上的南洋科技,敗走后開始轉向航天無人機業務。
近日,南洋科技(002389)發布公告稱,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做優做大做強公司無人機業務,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擬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航天彩虹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提交更名申請。目前,更名申請已獲總局核準。
從南洋科技發布的2018半年報產品營收組成來看,特種航天產品制造是其營收、毛利綜合來看最好的業務。南洋科技朝此轉型也無可厚非。
但作為從2010年就想切入鋰電池隔膜領域的上市公司來說,為何南洋科技的鋰電隔膜竟然難產八年,這依然是值得業內鋰電隔膜同行深思和關注的一件事。
復盤南洋科技造隔膜的歷程可以發現,靠電容器薄膜業務發家的這家上市公司于2010年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并在當年9月發起設立浙江泰洋鋰電材料有限公司,介入鋰電池隔膜領域,計劃投建一條年產1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但這個項目真正啟動卻在兩年后。2012年底,南洋科技一舉投入1501萬歐元購入進口設備布局隔膜新生產線。正是將希望寄托于這批高端進口設備,南洋科技也相應地將隔膜產能提升至年產9000萬平方米。同時,將旗下負責隔膜業務的子公司浙江泰洋鋰電更名為浙江南洋信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接下來,南洋科技開始了自己坎坷的造隔膜之路。但從南洋科技2018半年報最新披露的進展,其隔膜業務依然還在路上:公司年產9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項目報告期內實現生產線生產提速,并繼續改造設備和多元化調整工藝,提高成品率,成功開發超薄隔膜,為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打下基礎。
尤其在南洋科技2018半年報營收產品構成中并沒有發現旗下鋰電隔膜產品,但公告中披露了隔膜子公司南洋信通的財務虧損情況。從以下2016-2018上半年南洋科技隔膜子公司南洋信通的業績來看,在兩年半之內,南洋科技在隔膜投入上已經虧損共計1569萬元。
事實上,與南洋科技面臨同樣隔膜難產窘境的上市公司還有大東南。據了解,大東南涉足鋰電隔膜已超過7年時間,涉足鋰離子電池也至少5年。但由于鋰電業務發展不盡人意、重資網絡游戲領域進展遲緩,大東南2016—2017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股票自5月2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大東南”變更為“*ST東南”。
2018年4月28日,大東南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終止實施“年產3億Ah高能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也一直有傳言稱,深陷困局的大東南或將迎來控股股東易主。
包括國內多家主流隔膜企業的共識是,要實現隔膜的規?;慨a除了需要高端的設備硬件,也與各家工藝與設備的技術調試是否匹配息息相關。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共有55家隔膜生產廠商,在2015-2017年期間國內新增隔膜企業數量超過10家,但到2018年8月份為止,具備量產供貨能力的隔膜企業數量已經少于40家。
上一篇:創新股份改用自有資金助恩捷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