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1月28日
鋰原電池+鋰電池兩翼高展 億緯鋰能騰飛未來
目前,億緯鋰能并不是國內量產圓柱、方形、軟包3種動力電池的唯一企業,但卻是其中在2017年風頭最勁的電池企業。
根據今年每月發布的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TOP10榜單來看,億緯鋰能多次上榜,并且在今年前三季度動力電池產量TOP10中位列第9。
相比于去年,億緯鋰能在2017年發展勢頭迅猛,也被業內諸多人士認為是角逐國內動力電池前三甲的有力競爭者。
從前三季度盈利情況來看,億緯鋰能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同比增長37.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3億元,同比增長103.53%。其中,該公司動力、儲能電池產能釋放,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億緯鋰能在商用車、專用車和乘用車領域均與車企達成深度合作,今年順利進入宇通客車、長安汽車、南京金龍等主流車企的供應體系,配套多款車型進入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在產品策略方面,億緯鋰能多種技術路線并舉布局動力電池業務。“億緯鋰能不會去賭技術路線,我們做的產業,不能跟著資本的邏輯走,跟著資本走會有風險。”億緯鋰能董事長董劉金成曾這樣對外總結自己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道,做電池的人,會越做越謹慎,膽子也越來越小。只有從產業的角度做鋰電池,才是真正做好鋰電池的理念。
去年年底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的“8GWh”產能門檻大關弄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人心惶惶。而正是基于上述產業認知和行業敏感,劉金成早于“8GWh”政策頒布前就已經明確制定了億緯鋰能產能設計目標。
據獲悉,在動力電池方面,億緯鋰能目前已經形成2.5GWh磷酸鐵鋰電池產能、3.5GWh三元電池產能、2GWh方型電池產能、1GWh三元軟包疊片電池產能,共9GWh。今年年底,該公司完成第一階段產能建設。其余正在規劃的新產能,預計明年將逐步建設和釋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億緯鋰能成為國內首個投產21700電池的企業,向國人證明了億緯鋰能的研發實力。
2017年6月28日,億緯鋰能湖北金泉二區21700電池生產線投產。據了解,該期項目新建產能2.5Gwh,總投資20億元,建成130ppm的全自動化、全信息化動力圓柱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億緯鋰能介紹,這條投產的21700電池生產線適用18650型號兼容自動生產線,能夠消除新型號自動產線設計開發成本,同時采用綠色工藝材料,減少原材料端環境污染。
而從2017年,工信部頒發的11批推薦目錄來看,國內已經有新能源車企在專用車導入上選擇配套21700電池。瞄準于21700在能量密度、PACK成本等各方面的優勢,預計在未來2-3年內,21700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擁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國內擁有20多家18650鋰電池企業,但排名前列能夠量產21700電池并供貨新能源車企的電池企業卻寥寥無幾。這對億緯鋰能來說,無異于搶占了市場先機。相信在2018年,億緯鋰能會攀登一座新的高峰。
當然,億緯鋰能率先量產21700還依賴于智能制造的高效管理,億緯鋰能較早起步改造生產車間、升級自動化水平,目前動力電芯優率提升到95%、容量一致性提升67%、內阻降到傳統模式的30%。
這使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也大幅提升。2017年初,億緯鋰能開發出兩款高能量密度方形磷酸鐵鋰電池LF68-68Ah和LF90-90Ah,并于1月份通過汽車動力蓄電池產品GB/T-2015強檢測試,并取得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
未來三年,億緯鋰能表示還將逐步對LF68-68Ah和LF90-90Ah再次進行能量密度提升,力爭將電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以上,成組后能量密度達140Wh/Kg以上。
裝機量遠超國內同行,動力電池產量也穩居國內前十,同時成為首個量產21700電池的企業,并在智能制造生產和能量密度方面再度升級,可以說,億緯鋰能在2017年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不容忽視的是,億緯鋰能另一大主營業務鋰原電池受益于下游共享單車、GPS定位跟蹤、E-call和水熱氣表等行業的發展,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公司已經獲得了國內外主流大客戶的認可,成為物聯網市場的主要電池供應商。
億緯鋰能鋰原電池業務毛利率較高,客戶基礎牢固,成為公司的現金流業務,這為其動力電池業務的快速增長提供現金流支撐。鋰原電池+鋰電池,億緯鋰能裝上兩翼,正駛向美好的2018年!
下一篇:揭秘電動車用鋰電池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