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1月28日
《2018年鋰電池行業研究報告》
2012年至2017年期間,新能源政策紅利帶動電池行業“井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迅猛發展,裝機量在5年間增長了55倍。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的增長勢頭高漲,1-9月累計總銷量60.0萬輛,同比增長98.5%。但隨著電池政策從粗放管理向嚴格引導的變化,行業標準的制定,后補貼時代動力電池行業競爭加劇,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產能過剩、毛利下降等問題愈發凸顯。
2018年動力電池行業洗牌速度加劇,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行業集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行業競爭愈發的激烈。為了理清鋰電池行業的發展脈絡,把握市場的走向,幫助廣大產業人士、投資者判斷未來行業發展,本報告經過實地走訪行業內多家企業,咨詢多位專家,編寫了《2018年鋰電池行業研究報告》。
報告內容包含鋰電池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產業,鋰電池四大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鋰電池電芯制造,相關設備以及廢舊電池回收產業,以及鋰電池下游應用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儲能領域的產業發展。并對國內外鋰電池前沿技術、國內政策動態及影響、以及鋰電池產業的資本市場(產能建設及并購)進行分析與預測。
第一章鋰電池產業概述一、鋰電池產業鏈分析1、鋰電池基本概念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電池一般采用含有鋰元素的材料作為電極,是現代高性能電池的代表。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產業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以及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鋰電池正逐步取代鉛酸電池等傳統電池,已大量應用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產品(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等產品)及儲能領域等。
鋰電池產業鏈概況
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包含鋰、鈷、石墨等原材料資源的開采加工,鋰電池四大材料及輔料的生產制造,電芯制造及組裝,終端應用以及廢舊鋰電池回收等環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專業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產業鏈體系。
上游原料
鋰電池上游原材料最初為鎳礦、鈷礦、鋰礦、石墨礦等,這些礦產資源經過加工后得到一系列鹽類及中間產品,廣泛應用于電池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的制造中。
(1)鋰礦及鋰產品
在鋰電池產業,生產鋰鹽產品的最初原料一般為鋰輝石及含鋰鹽湖鹵水,經過加工后得到工業級碳酸鋰并以此為原料進一步生產氫氧化鋰、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氯化鋰、電池級氫氧化鋰、高純碳酸鋰、電池級金屬鋰等,廣泛應用于鋰電池材料的制造過程中。
(2)鈷礦及鈷產品
鈷產品中主要有金屬鈷、鈷氧化物及氫氧化物、鈷鹽等形式。四氧化三鈷、氧化鈷、氯化鈷、硫酸鈷均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上游原材料。
4、四大主要原材料
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廠商為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中游企業,由上游原材料企業提供原料,并為鋰離子電芯廠商提供原材料。電芯廠商使用上游電芯材料廠商提供的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生產出不同規格、不同容量的鋰離子電芯產品。
(1)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最為關鍵的原材料,鋰電池正極材料上游為鋰、鈷、鎳等礦物原材料,結合導電劑、粘結劑等制成前驅體。前驅體經過一定工藝合成后制得正極材料,應用于不同的領域。
(2)負極材料
負極材料主要是作為儲鋰的主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嵌。一般可分為碳材和非碳材兩大類。
碳材料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復合石墨、中間相碳微球。
非碳材料包括:鈦基材料、錫基材料、硅基材料、氮化物等。
(3)隔膜
鋰電池隔膜是一種經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結構,可以讓鋰離子自由通過,而電子不能通過,從而完成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快速傳輸。
鋰電池隔膜的上游為乙烯、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原材料制備而成的PP、PE、PI、PA等聚合物,經過不同的工藝制備得到隔膜產品,應用于不同的電芯產品中。
(4)電解液
電解液的作用是在電池內部正負極之間形成良好的離子導電通道,被稱為鋰離子電池的“血液”,是鋰離子電池獲得高電壓、高比能等優點的保證。一般由高純度有機溶劑、電解質、添加劑等材料在一定條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5、鋰電池電芯
電芯制造及模組位于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中游,使用上游電池材料企業供應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及其他輔料,生產出不同規格、不同容量的鋰離子電芯產品,最后根據下游終端客戶的要求選擇不同型號的電芯產品、模組及BMS方案。
鋰電池電芯的生產必須在嚴格控制制造環境粉塵和濕度的條件下。電芯生產工藝流程較長,且中間經過較多的檢測環節,包括X光檢測,氣密性,熱壓及電阻測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