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1月02日
滴滴與特銳德合作未來五年計劃推動100萬新能源車
10月15日,滴滴與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網約車充電網絡建設領域進行合作。
目前滴滴已經發展成為了我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出行平臺,2012年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成立,從出租車召車擴展到專車服務。2015年2月,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并,隨后更名為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收購優步中國。資料顯示,滴滴已經獲得騰訊、阿里巴巴和Apple等的資本投資。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2017全球能源互聯網高端論壇上就明確表示,未來10年的交通趨勢將呈現共享化、新能源化的趨勢,在運營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普及會比私家車領域提前3-5年。
而滴滴希望在2020年前,在中國推動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并且為新能源汽車時代提前投入,建設充換電體系。
據滴滴公布的信息顯示,滴滴平臺上新能源電動車數量為20萬輛,這一規模占比達到全國新能源汽車的20%,約占全球2000萬總量的1%,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
早在2015年,滴滴和北汽、上汽開展合作,在北京、上海等近二十個城市投放近萬輛新能源汽車。
程維曾表示,互聯網+出行、共享出行、新能源智能汽車以及無人駕駛等不是割裂的創新,而是會融合在一起共同角逐下一個十年整個汽車產業的變革,這也將是出行企業和汽車廠商彎道抄車的好機會。他提到,滴滴未來有兩大目標,一個是共享汽車、新能源;另一個是無人駕駛。
他表示,能源互聯網新格局的形成、交通互聯網新格局的形成和英特網將“三網融合”,是未來最大的趨勢和變革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能源體系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和英特網會找到交匯點,實現打通。
而對于特來電而言,與滴滴的合作將極大地有利于其充電網絡建設和充電業務的發展,甚至極有可能搭上順風車。
早在幾年前,全國曾經牽起了一股充電樁建設大潮,各路民間資本紛紛進入搶灘圈地,由于缺少規劃,新能源汽車數量這幾年間并沒有快速爆發,加上充電樁新舊國標交替等等系列因素,導致不少充電樁限制,甚至廢棄。
而充電樁建設的高成本投入,后期維護,使用率低下,盈利難等等導致充電站的運營處于長期虧損狀態。
近兩年開始,各大充電樁運營單位的建設明顯趨于理性。曾有國內一家充電站運營高層對高工電動車網表示,充電樁的建設要思考明確,不能盲目建設,現階段社會車輛還沒有普及,規模與密度還沒有達到一定數量,這種情況下,充電樁要隨車走,隨運營單位走,有的放矢。尤其是要搭上一些大的平臺和運營單位。
毫不避諱地說,目前幾乎所有充電樁運營商還要很長的投資期,短期內無法盈利,這意味著充電樁行業將要進行一場長久的“消耗戰”,那些資金實力短缺、不具備供應鏈資源,由于規模浴與資源不充足的大部分中小運營商或被淘汰,或被整合,整個行業會重新洗牌。
上一篇:鋰離子電池組和充電
下一篇:西藏礦業第三季度凈利增長近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