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0月25日
增程式電動汽車命運多舛的原因到底為何?
對李想而言,其造車夢圓了,但增程式電動汽車對于市場來說,距離夢想照進現實還需時日。
10月18日,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對外發布號稱“沒有里程焦慮”的車和家首款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ONE”,該款電動車在產品的技術路線上,選擇了增程式電動系統,可以實現綜合續航700km,最大續航1000km。對于這一模式的電動車,市場各方又會作何反應?
“灰色”身份的增程式電動汽車
早在2016年5月份,在國家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文中,就曾提到,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和發動機。
在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增程式電動汽車項目依舊屬于純電動汽車項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被列為燃油汽車投資項目。
2018年7月份,發改委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將增程式電動汽車納入到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中。
如此看來,國家有意鼓勵對增程式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有業內人士表示,增程式電動汽車具有不必配置大容量電池、不需裝備機械動力系統等優勢,既降低了成本,又利于出行。從技術上來看,增程式電動汽車既有純電動的駕駛優勢,也解決了里程憂慮,具有一定的發展前途。
然而,在政府補貼方面,在2018年2月份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最新補貼方案中,增程式電動汽車又被歸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范疇。這就意味著其享受不到純電動汽車那樣的財政補貼。
此外,我國不同地區對待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態度也不太一致。在北京地區,增程式電動汽車不能享有新能源號牌政策,也就是說百姓需要擁有燃油車指標才能購買增程式電動汽車。而在上海地區,增程式電動汽車又能夠獲得與插電式混動車相同的“滬AF”新能源車牌。
政策的模糊定位,使得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國內一直處于“灰色”地位。
“啃骨頭”的車企并不多
受限于“灰色”身份,我國增程式電動汽車一直沒能發展起來,究其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解釋稱:“首先,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比增程式電動汽車高1倍;第二,純電動(相對增程式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最容易做,最簡單。換句話說,既簡單,補貼又高,誰會放著肥肉,啃骨頭呢?”
環顧國內,第一款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奇瑞在2010年發布的S18D-REEV,其可實現300公里的續航里程,隨后,奇瑞在2011年又發布了瑞麒M1-REEV,其續航里程可達到350公里;吉利汽車推出GPECS-EC7,其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和1.0升發動機;2014年,廣汽發布傳祺GA5增程式電動汽車,純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為80公里。當電池容量不足時,其配備的1.0升發動機將會給電池供電,該模式下最大續航里程可超過600公里;車和家發布的理想智造ONE,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NEDC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
放眼國際,通用、寶馬、日產等國際一線品牌都曾經發布過搭載增程式系統的電動車產品。通用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增程式電動汽車“Volt”,寶馬也在2014年推出了搭載了增程式動力系統的寶馬i3(增程版);2016年日產Notee-Power在日本上市。
然而,從世界范圍上看,增程式電動汽車一直是小眾范疇,并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
增程式電動汽車命運多舛
時至今日,奇瑞的瑞麒M1-REEV并未量產上市;吉利的GPECS-EC7,曾預計2-3年內實現量產,現今也石沉大海;廣汽傳祺的GA5,一直未公布銷量。雪佛蘭Volt和寶馬i3(增程版)也分別將在2020年和2019年停產。增程式電動汽車命運多舛的原因到底為何?
政策方面。正如上述內容所言,增程式電動汽車在我國一直處于“灰色”地帶,就財政補貼方面,雖然增程式電動汽車被劃分至電動車大類中,但由于依舊搭載了燃油增程器,無法享受和純電動相當的補貼,隨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增程式電動汽車將面臨更大的考驗。就牌照申請方面而言,增程式電動汽車到底是以新能源車的身份上牌,還是以燃油車的身份上牌,仍然沒有定論。
技術層面。“目前,市場上基本上沒有好的增程器產品。”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平認為,車企要開發增程式電動汽車,首先要找到小的、高效的增程器,但國內的企業在這些方面的經驗都比較欠缺。
市場方面。增程式電動汽車對于消費者而言依舊陌生。純電動汽車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經歷了近十年的時間,由此可見,增程式電動汽車所需要的時間同樣不會短。
雖然增程式電動汽車現階段仍存在諸多問題,但前景還是值得關注的。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王子冬認為,從市場角度來看增程式電動汽車,其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需求不算高,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市場。“如果增程式電動汽車成為主流市場,那么對電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的要求就會不同于現在為純電動汽車供應的電池,電池企業需要提前布局和考慮。”
同時,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從技術上來看,增程式電動汽車既有純電動的駕駛優勢,也解決了里程憂慮,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增程式電動汽車非常有前途。
電池中國網認為,企業對于政策走向的判斷至關重要,同時,企業的行為也倒逼著政府應盡快調整政策以適應行業的發展。除政策外,對于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企業在技術及市場方面又該如何決策,值得審慎思考。
下一篇:在冬天電動車電池充電為何要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