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0月12日
成都造太陽能玻璃陰雨天也能發電
在雙創活動周主會場成都菁蓉匯,7號樓的一面外墻顯得尤為特別,墻面被黑色的玻璃所“包裹”,由數塊弱光發電玻璃拼接而成的黑色玻璃墻面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難以想象的是,這塊玻璃墻面正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周圍的太陽光,并轉化成為電能。這款名叫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雙創高科技產品,由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制造。
1.92平方米玻璃年發電260度
可應用于建筑外墻
“這是目前世界能夠量產化的最大尺寸的太陽能發電玻璃。它又被稱為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即使在光線很弱的陰雨天也可以發電。”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蔣猛指著身后的玻璃外墻說道。從外形看,這款發電玻璃與普通玻璃并無二致,但是發電玻璃中包含了碲化鎘。碲化鎘是高純稀散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通訊技術、電子計算機、醫療衛生、光電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劑材料等領域,是當代高新技術的支撐材料、基礎材料。
2018年4月17日,成都中建材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工業4.0的年產100兆瓦碲化鎘發電玻璃示范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是世界第一條能夠制備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的生產線,更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創新成果。據了解,目前碲化鎘發電玻璃主要是用作建筑物外墻和屋頂,作為綠色節能建筑材料替代了傳統的玻璃和水泥,在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是科技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綠色產業。
蔣猛介紹,中建材的產品可以達到1.92平方米,每年可發電260度以上,非常適合建筑外立面的使用。“它具備弱光的條件下也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轉化效率的特點,非常適合四川地區這樣的光照條件較差的地區,實現充分利用光能。”
蔣猛介紹,該產品屬于第二代光伏產品。鍍上碲化鎘的發電玻璃成本低、能耗小、無污染,生命周期30年,是可以替代磚頭、普通建筑幕墻等的綠色、可回收、可發電的建筑材料,為大規模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制造玻璃的原材料創業環境也好
所以將公司落地成都
“該產品今年4月份開始投產,在河北張家口、四川成都都有應用。我們集團總部大樓就全面使用了這種玻璃,每年可以提供大樓百分之二三十的電量。另外,在成都金融城附近,也有建筑使用了這種產品。”據蔣猛透露,目前,該產品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我們生產線每天開足馬力生產,訂單仍然供不應求。剛生產出來就被裝車拉走了。”
記者了解到,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成都雙流區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為何選擇將公司落地成都?蔣猛表示,一方面碲化鎘發電玻璃最主要的原材料為碲,而四川雅安石棉擁有世界上唯一獨立成礦的碲鉍礦,這成為這條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落地成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成都有很好的人才優勢,“我們很看好成都的創業環境,特別是政府扶持政策以及人才資源。”
對于產品的推廣問題,他表示,目前主要應用在工業和商業領域,民用領域較缺乏。“現在也在做各種示范型工程,希望能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接受這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