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0月06日
什么是堿性燃料電池
堿性燃料電池
堿性燃料電池(AFC)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組件及其工作原理類似,總反應也一致,因是在堿性工作條件下進行,反應機理略有不同,其陰陽極的反應如下:
相比PEMFC,AFC有以下優點:
在陰離交換膜燃料電池中,離子與燃料的傳導方向相反,這有利于降低電池中燃料的滲透;
氧化還原反應在堿性環境下的反應動力學過程較快,因此可以使用較為廉價的催化劑如鐵、鎳等代替貴金屬催化劑(鉑等),降低燃料電池生產和運行成本;
堿性環境下較快的動力學過程使得甲醇、乙醇等可作為燃料使用;
堿性環境對金屬催化劑的腐蝕性比酸性環境小,可以延長燃料電池電堆的使用壽命。
陰離子交換膜
堿性陰離子交換膜(AAEM)作為堿性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AEMFC)的關鍵部分,在分離燃料和氧氣(或空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實現陰離子轉移。實際應用中,要求AAEM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足夠的機械強度,一定的離子電導率。
陰離子交換膜(AEM)的性質直接決定著AEMFC的最終性能、能量效率和使用壽命,因此AEM必須克服自己的缺點,才能實現商業化。
AEM的導電率和機械穩定性之間的權衡,主要取決于離子交換容量(IEC),官能團類型和膜的微結構。
IEC的增加產生一個更好的水化羥基運輸網絡,但同時導致過度的水溶脹和離子濃度下降。傳統上,膜中的水吸收通過減少膜中陽離子的相對量而降低,然而,這也降低了材料的IEC,從而降低了離子電導率。
圖2季銨型離子交換膜常見降解機理
AEM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堿性會促進常用的陽離子季銨基團發生降解。季銨鹽作為離子交換基團的研究已進行了很多年,其主要問題是在堿性環境下容易被OH-親核進攻而發生反應,使得離子交換基團部分降解為叔胺類等不帶電結構,喪失離子交換能力。
季銨型離子交換膜的降解機理被認為主要有2種路徑(圖2):直接親核取代(路徑1、2、3、4),氫氧根直接進攻α-C,生成醇類與叔胺;經過加成-消除機理的霍夫曼消除(路徑5),OH-進攻β-H,形成α-β雙鍵,同時生成胺類。
上一篇:簡述燃料電池的組成和特點
下一篇:燃料電池的發展及優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