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0月05日
電解液行業深度報告
從電解液本質來看,產品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添加劑及其配方中。鋰電池電解液一般由溶質、溶劑及添加劑組成。溶質作為穩定的介質環境,溶劑則需要易解離并相對穩定,添加劑則在成膜、導電、阻燃、過充保護、改善低溫性能等多方面提升電解液性能,電解液核心在于添加劑及其配方。市場需求確定性向上,我們測算18年電池裝機量預計117GWh,電解液需求15.14萬噸,市場空間66億元。到20年,電池裝機量預計228GWh,電解液需求量30.35萬噸,市場空間112億元。
行業率先出清,價格戰已然緩和。重新審視行業率先出清:一來因為6F的超額利潤最先吸引大量資本進入,二來則是因為電解液環節產能投入的資金及時間成本都相對較低。清醒認知行業長期供過于求,難以再有超額利潤。但同時價格戰驅動力減弱,主流企業產能均已至萬噸級,提升市場份額帶來的規模效應優勢有限,并且價格戰是對自身盈利能力的擠壓,價格戰驅動力已大幅弱化。同時,行業馬太效應顯著,龍頭企業提升份額空間有限產業價格戰趨于和解。后市電解液價格的波動將主要由成本波動影響,源于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滑以及溶劑酯類產品的價格波動,對毛利率擠壓空間不大。
技術溢價帶來電解液企業的盈利能力差異。從產業鏈合作模式定位電解液企業角色,電解液廠與電池廠的合作模式包括一是客戶提供配方,電解液廠只負責生產而不負責開發;二是電解液廠自己研發配方與知識產權,然后交給客戶使用,獲得溢價;三是電解液廠與下游電池廠合作開發,共享產權。產品進步主要驅動力源于電解液廠商。反思供應鏈思維,進入優質供應鏈并不意味著帶來更好的空間與盈利。清醒認知行業盈利能力的差異性源于技術溢價。技術溢價源于添加劑及配方優勢,體現在產品更優的性能。從兩個角度審視:1)消費類VS動力類。消費量電池一般電壓更高,差異性更強,消費類電解液價格一般較動力類有10%的溢價;而動力類向高鎳化、高電壓平臺的發展中也需要電解液添加劑對正極等材料的保護,也意味著更優的獲利空間。2)內單VS外單。海外訂單要求更高,價格更優,率先進入者將獲得更優地位。
上一篇:鋰電池真的比鉛酸電池好嗎?
下一篇:石墨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