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8月24日
看惠州整車制造實力
到2020年,惠州的整車制造業將形成產值超150億元的整車制造基地,惠州“電、汽、化”(電子信息、汽車工業、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即將實現。記者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為科學規劃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的定位與目標、思路與重點、產業布局等,《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日前通過專家評審,正式向社會征求意見。截至7月20日,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提出意見建議。
《規劃》指出,到2017年,惠州市汽車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達到1000億元。其中整車制造業方面要引進培育1~2個大型汽車整車項目,到2020年形成產值超150億元的整車制造基地。此外還對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汽車服務業進行詳細規劃。
發展現狀
尚無整車制造企業但產業規模增速較快
《規劃》指出,據統計,2013年,惠州市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50家,規模以上企業38家。其中年銷售額超億元汽車零部件企業26家,超10億元企業9家。“惠州市目前尚無整車制造企業,但汽車產業初具規模,增速較快,尤其在優勢細分領域的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惠州市車載電子和汽車線束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目前,惠州市車載電子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集聚了德賽西威、華陽通用、華陽多媒體等知名企業,其中德賽汽車電子系列產品在前裝高端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國內第一。同時,惠州市車聯網技術創新和應用初步形成,惠州市發動機及底盤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具雛形。
《規劃》指出,惠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涵蓋了整車生產、電池、電機等領域。在新能源整車方面,惠州市正在推動京蘭動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億緯賽恩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在動力電池方面,惠州市擁有比亞迪電池、億緯鋰能、TCL電池、德賽電池等一批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和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生產企業,電動汽車電機研發與產業化方面走在國內前列。
“目前我市汽車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產品前裝配套程度較高,職業教育體系較完善,與電子信息和石化產業形成較好配套。”該負責人介紹,我市汽車產業遭遇產業鏈條薄弱。由于整車項目缺失,導致難以形成核心關鍵零部件企業集聚,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問題。
發展重點
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
記者看到,《規劃》強調要突破發展整車制造業。包括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積極引進專用車、特種車、改裝車及乘用車制造項目。
《規劃》指出,要優先支持本土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以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為突破口,逐步開發多系列各類型的新能源動力乘用車、客車,以及各種形式的照明車、醫療車、機場服務車、高爾夫車等特種用途電動汽車。引進和培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項目。
《規劃》指出,要加快發展汽車電子產業,繼續做大做強車載車身電子,鞏固發展汽車線束。同時提升發展核心關鍵零部件產業,包括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汽車發動機,引進和培育其他關鍵零部件項目。
空間布局
發揮仲愷汽車產業區“一核引領”作用
《規劃》指出,惠州市汽車產業必須搶抓廣東省加快布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戰略機遇,深化省市聯動機制,集中各種資源,全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廣東省重點汽車產業園,加快促進仲愷汽車產業區、大亞灣汽車產業區、惠陽區汽車產業區、惠州(石灣)汽車產業園、惠城區汽車產業區、博東科技園、惠東縣京蘭汽車產業基地等汽車產業區錯位布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逐步形成“一園多區”的總體格局。在總體布局的指引下,構筑“一核引領、兩帶輻射、三園突破、四片聯動”發展的布局,加快構建具有惠州特色的現代汽車產業體系。
其中,“一核引領”即仲愷汽車產業區,是全市汽車產業體系的組織核心,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核。主要定位為依托高新區的品牌優勢、產業集聚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發展汽車產業總部經濟,各類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汽車電子和車聯網、LED汽車燈、汽車服務貿易、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
“兩帶輻射”即以仲愷-惠城-博羅-大亞灣-惠陽為主線的汽車電子產業帶,以仲愷-惠東-大亞灣-惠陽為主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打造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特色產業集群。
“三園突破”即大亞灣汽車產業區、惠陽區汽車產業區、惠州(石灣)汽車產業園等,發揮土地資源比較豐富、毗鄰廣深莞汽車產業集聚區的優勢,著力發展以汽車整車為龍頭、核心關鍵零部件配套的汽車產業基地。
“四片聯動”即鼓勵惠城區汽車產業區、博東科技園、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惠東縣京蘭汽車產業基地等四個園區積極引進汽車及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支撐惠州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
上一篇: 特斯拉換電站胎死腹中
下一篇:解密石墨烯:為何能取代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