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8月24日
服裝企業插手鋰電池
杉杉股份成功從服裝業轉型鋰電池業已經讓業界驚嘆。而鋰電池的風生水起,也促成不少同類企業成功轉型。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這些轉型做鋰電的企業。
首先自然要聊到先行者杉杉,如今在鋰電池行業已經收獲了自己的果實。
杉杉從服裝到鋰電的轉型之路探討
杉杉新材投30億欲造國內最大鋰電池材料基地
綠城欲投城市綜合體、九龍倉擬建奧特萊斯、杉杉新材要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在2014年湖南寧鄉重大投資項目發布會上,綠城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休斯頓投資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杉杉新材已于寧鄉縣政府簽約,九龍倉投資項目基本敲定。
寧鄉縣招商合作局提供的簽約材料顯示,杉杉新材規劃總投資30億元,總用地339畝,一期用地122畝,一期預計年產1.5萬噸,2015年產值達15億元,建設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全部投產后年產鋰電池正極材料10萬噸,預計年產值150億元。
早在2014年3月3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為滿足公司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的發展需要,擴大生產能力,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湖南杉杉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孫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擬在長沙市寧鄉縣金州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正極材料生產基地,投資金額約3.62億元人民幣。
“投資3.62億元、年產1.5萬噸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僅僅指的是一起投資。”寧鄉縣招商合作局辦公室主任張淑文如此釋疑。
早在2013年6月25日,在長沙市望城區舉行的“‘投資旺地,產業望城’湖南望城工業招商專題推介會”上,杉杉新材和望城經開區也有個簽約:杉杉新材望城基地將建設年產3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一期建成后,年產量達1萬噸,年產值20億元,年利稅1.5億元。
此簽約對外公布后,有媒體質疑杉杉股份并未在公司公告中披露過這項重大投資,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此后,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錢程也曾在電話中對記者否認有此投資意向。
此外,綠城投資項目位于寧鄉縣公安局及文體中心已北,擬用地389畝,建設集文化旅游產品博覽中心、電子商務大樓等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項目建設周期為四年,項目成熟后預計年交易額達30至40億元,年稅收達2.3億元。
九龍倉集團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性企業。資料顯示,九龍倉擬一期投資6億元,用地200畝,建設奧特萊斯金州項目,目前基本合同條款已基本達成一致。
在投資項目發布會上,寧鄉縣政府共發布了32個重大優質投資項目,須吸納投資總額722億元,共有16個重大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到160億元。
杉杉:從傳統服裝企業到國內最大鋰電材料供應商
在國人眼中,“杉杉”是一個服裝品牌,是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但是10月下旬,上海杉杉貿易公司的注冊登記,讓更多人發現,其實“杉杉”早已轉型升級為擁有十幾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大型控股集團。上海杉杉貿易公司,就是杉杉集團尋求新發展而做出的新決策。
一家傳統的服裝企業是如何轉型成為一個高科技企業的?
“杉杉”進軍高科技
“杉杉”的轉型,從1998年起步。這一年,“杉杉”從浙江寧波遷入上海浦東。此舉開創了外地民營企業總部成建制入駐上海的先河。
“我們到上海來干什么?上海的鯊魚多呀,與鯊魚同游,才能游得更快更遠。”杉杉集團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不僅想與鯊魚同游,也想讓“杉杉”成為鯊魚。“‘杉杉’必須進軍高科技,做一家高科技企業。”
“杉杉”到底要進軍哪類高科技產業呢?
1998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原冶金工業部鞍山熱能研究院一個研發中的“中間相炭微球”項目進入了鄭永剛的視野。
“中間相炭微球”,是一種重要的高科技新型材料,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一直是鋰離子電池炭負極材料的主流品種和首選材料,當時只有日本能大規模生產,但進口價格高昂。
在閱讀那份關于“中間相炭微球”項目的技術調研報告時,鄭永剛的腦子里立即跳出了一個主題詞:“填補國內空白。”
當時,鞍山熱能院的“中間相炭微球”項目正處于中試階段,并在申報國家“863”發展計劃項目,項目產品已送往多家鋰電池生產企業進行試用,反饋效果很好,可以替代進口的同類炭負極材料。
這份調研報告說:“隨著使用可充電電池的電子產品品種和產量的不斷增加,鋰電池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將取代目前占據市場主流的鎳氫電池,成為通訊電子、動力汽車的主要能源材料,代表著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
鄭永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這不正是“杉杉”轉型所需的“眾里尋他千百度”的“那人”嗎?
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鄭永剛意識到“中間相炭微球”巨大的發展空間。很快,這一“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被確定為“杉杉”進軍高科技的首選項目。
產學研攜手養育大“鯊魚”
項目確定后,鄭永剛立即趕往鞍山熱能院,實地了解項目情況。但是,出現在他眼前的鞍山熱能院“中間相炭微球”項目裝置很小,并非想象中的科技大“鯊魚”。
然而,鄭永剛還是對這個項目的技術和市場前景深信不疑,對鞍山熱能研究院的前沿科研力量格外看重。
“杉杉要想成功轉型高科技企業,就要善于整合產學研資源。”接下來的商務談判,雙方決定分別以項目技術和資金入股,成立一家企業。“杉杉”占股75%,鞍山熱能研究院25%的技術股,按當時6000萬元的注冊資金計算,股本占有1500萬元。
1999年9月7日,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鄭永剛親任董事長,鞍山熱能研究院派一批技術人員到達上海。這是浦東新區支持的第一家以技術評估入股的公司。也是在此時,“中間相炭微球”項目正式列入國家“863”項目。
僅用一年左右時間,新公司就完成了年產200噸“中間相炭微球”的設計、施工、設備安裝與調試。2001年1月,項目正式投產。“杉杉”生產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終結了日本企業的壟斷,大大降低了我國鋰電池生產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
因成功實施國家“863”成果產業化,項目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使用,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多項榮譽。在年產200噸鋰離子電池炭負極材料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的基礎上,公司年產800噸鋰離子電池炭負極材料項目又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并于2004年3月在寧波杉杉科技創業園建成投產。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杉杉科技成為國內市場出貨量最大、技術先進性躋身世界前列的企業。
一個產學研攜手養育的大“鯊魚”,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目標:全球第一
負極材料用戶不斷增加,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杉杉”人看到了一個新商機:鋰電池是由負極、正極、電解液和鋁殼組成的,每一個負極材料的客戶,都是正極、電解液和鋁殼的需求者。“我們能不能再發展鋰電池正極、電解液和鋁殼材料?如果發展了鋰電池的全部構件,為什么不自己來做鋰電池?”
“不!”鄭永剛出其不意:“全世界有200多家鋰電池制造企業,我們只做材料供應商,他們全都可能成為我們的客戶;如果我們也做鋰電池,我們就成了這200多家客戶的‘敵人’,我們要哪一種結果?”
“杉杉”的抉擇是:做國際一流的鋰離子電池材料供應商,最終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的鋰電池材料供應商。
于是,“杉杉”開始了電池綜合材料領域的橫向布局和拓展。
中南大學教授李新海是新能源材料的領軍人物,2003年11月,杉杉股份并購了他創建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經重組后共同成立了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2013年底,正極材料年產9000噸技改擴產項目基本完成。
2005年,杉杉科技收購年產500噸電解液的東莞市錦泰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并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東莞市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如今,河北廊坊年產4000噸新型電解液生產基地正在安裝設備,年底投產。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將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南北均布局的電解液供應商。
2007年4月,“杉杉”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科英華與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合資組建青海西礦聯合銅箔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另一重要鋰電材料——銅箔,目前年產高檔電解銅箔1.5萬噸,成為國內產業與研發并進的新材料龍頭企業。
此外,在上海臨港規劃的投資5.5億元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正在積極推進中。
如今,在鋰電池產業,“杉杉”已成為國內最大、世界前三的鋰電材料綜合供應商,已進入奔馳、寶馬、蘋果、三星等全球知名品牌的上游供應鏈。
后入局的還有嘉欣絲綢與眾合股份,他們要如何積極趕超呢?
鋰電業又一個杉杉?嘉欣絲綢插手動力鋰電池
嘉欣絲綢董事會通過決議,擬斥資2000萬元通過轉讓和增資方式取得寧波世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2.73%的股權。
寧波世捷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電動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組,電源管理模塊,動力電池系統,提供純電動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
此外公司也積極拓展便攜式移動電源、UPS儲能、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領域用高性能鋰電池市場。方形鋰離子電池已通過國家強制性檢測,各項指標均滿足QC/T743—2006《電動汽車用鋰離子蓄電池》行業標準,所有產品均為中國電源行業協會推薦產品。
公司的技術團隊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吳清國(入選國家)、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張宏立(入選寧波“3315”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后徐中領三位海外高端人才領銜。
據了解,公司已成功申請到我國民企首個新能源鋰離子電池國家863計劃項目“長壽命錳酸鋰系儲能電池關鍵技術及示范”;2013年成功申請到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并被認定為寧波市科技型企業。
通過近四年的自主研發,寧波世捷積累了豐富的電池研發和生產制造經驗,已批量生產出55Ah、60Ah、70Ah、80Ah、90Ah、100Ah、180Ah、200Ah多款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并應用到UPS應急電源、電動汽車上。
據悉,目前寧波世捷的現有廠房及設備已經不能滿足訂單的需求,亟待通過進一步注入資金釋放產能,本次投入資金將為寧波世捷補充流動資金,保障其新廠區加快搬遷、增添生產設備,擺脫產能瓶頸,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眾和股份適時轉型?由紡織到鋰電
OFweek鋰電網訊:近日眾和股份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擬以6元/股的價格定增2.5億股,募資15億元補充營運資金(實際控制人等出資3.8億元參與認購)。公司未來重點發展新能源相關業務,所生產的鋰電池系列材料,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大領域,對資金投入有較大的需求。
適時轉型由紡織邁向鋰電
眾和股份是2006年上市的中小板企業。公司主營中高檔棉休閑服裝面料開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定位于進口替代和自營出口。為國內首家國家級棉休閑面料染整開發基地企業,產品研發能力處于業內領先水平,形成“研發+生產+營銷”盈利模式,盈利能力處于業內較高水平。
根據國內印染行業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高檔產品普遍依賴進口的情況,眾和股份在發展過程逐步明確了自身的定位:以中高檔產品開發為主,以品牌服裝企業為主要客戶、積極開展“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發展戰略。在高起點的發展戰略指導下,公司加強技術研發和渠道建設,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資料顯示,上市之初,眾和股份就是國內首家國家級棉休閑面料染整開發基地企業,與其他國內同行企業相比,在面料的自主開發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實力。公司在中高檔棉休閑服裝面料領域的研發能力一直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每年開發新產品近400個,其中多個產品連年入選中國最具權威的面料評審活動——“中國流行面料”評選,在所有參選企業中入選產品總量最多。憑借突出的新產品開發能力,早在2003年公司就順利成為巴黎國際面料展覽會TEXWORLD的參展商,也是中國展團中少數幾家棉休閑面料染整企業之一。
2010年以后,反映全社會消費景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階梯式下降,2010年至今,反映服裝家紡行業整體景氣度的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增速也在逐年下降,紡織面料行業也陷入了整體效益不佳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眾和股份適時提出轉型計劃。2012年12月,眾和股份3.2億元增資廈門帛石,從而持有廈門帛石66.67%股權,進而間接控股深圳天驕(廈門帛石持有其70%股權)、閩鋒鋰業(廈門帛石持有其62.95%股權)、金鑫礦業(閩鋒鋰業持有金鑫礦業100%股權)。公司已經逐步建立從鋰礦鋰鹽—正極三元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的產業鏈。
2013年7月,眾和股份宣布,為打造鋰電池系列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核心技術優勢,掌握汽車用動力鋰池成套技術,公司與黑龍江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高技所”)、黑龍江省對俄工業技術合作中心(以下簡稱“技合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由高技所和技合中心充分發揮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方面的研發、技術及人才優勢,為眾和股份擬定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產業的整體規劃和技術指導;同時,高技所、技合中心正在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科研機構、院校進行高純石墨制備、膨脹石墨制備等新能源領域國際先進技術引進與開發,在此基礎上與眾和股份展開合作。
鋰電發展勢頭良好薄弱環節亟需加大投資
從公司2013年年報看,眾和股份的鋰電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深圳天驕憑借技術優勢和品質穩定性,仍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成為鋰電正極材料行業內為數不多的盈利企業之一。
正極材料方面,客戶逐步從3C、數碼為主轉向大功率動力電池。此外,深圳天驕擁有NCA(鎳鈷鋁酸鋰)核心技術并已申報國家專利,參與擬訂國家NCA行業標準,已送樣三洋、芝等國際大廠進行認證,完成了NCA產業化項目中試工作并實現小量銷售。負極方面,深圳天驕發揮在鈦酸鋰方面的技術儲備,與客戶聯合推廣運用鈦酸鋰負極材料,獲得了客戶好評。2013年3月天驕負責起草的《鈦酸鋰》國家行業標準發布實施。深圳天驕旗下子公司經營情況也逐漸好轉,其中錳酸鋰業務逐步減虧、電解液業務已扭虧為盈。礦山方面,隨著勘探的推進,金鑫礦業已查明礦石儲量取得重大進展,VIII號礦脈查明的氧化鋰資源總量由原來的29.56萬噸增加至48.59萬噸。
目前,盡管眾和股份已經搭建了相對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但是還有很多薄弱之處需要繼續加大投資——
首先,受礦山采選能力所限,礦石產能尚不能滿足公司鋰鹽產能所需,亟需投入資金以提升配套保障能力,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為保持在三元正極、鈦酸鋰負極等鋰電池材料生產和研發中的核心優勢,除了繼續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的技術合作外,公司還將根據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客戶需求進行更有前瞻性、針對性的研發和產品推廣,并持續加大相關投入;
第三,2013年底,以參股北京神通電動車能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為標志,眾和股份介入了鋰電產業鏈的終端應用領域。目前眾和股份需要通過對現有產業布局的擴建及產業下游延伸等方式,持續增強公司鋰電新能源業務的整體實力和影響力,以實現公司進入國際主流電動車供應鏈體系的發展戰略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此次定增獲得的資金,將使眾和股份有能力在以上薄弱還價加大投資力度,同時也降低了負債率,增強了公司的融資能力。
印染業務:提升核心迎來景氣
目前眾和股份對紡織印染業務提出了“鞏固、提升印染核心優勢業務”的發展規劃,同時也做出了逐步向新能源鋰電池產業轉型的戰略部署,因此,2013年3月,眾和股份將旗下眾和服飾100%股權進行了轉讓。7月,眾和股份決定,將孫公司浙江雷奇合計99.64%股權進行轉讓。
此次眾和股份在發布定增預案的同時,還宣布終止實施“年產1,320萬米液氨潮交聯整理高檔面料建設項目”,并將剩余募集資金9826.70萬元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也體現了公司也體現了公司堅定轉型的決心。
從眾和股份2013年年報來看,公司認為印染行業的景氣情況也在好轉:“從行業層面看,在經受201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低迷的影響后,2013年以來印染行業規模以上印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穩定增長,行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贏利能力提升,印染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預計2014年國內外的市場外部環境將比去年進一步好轉。從個體消費看,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的著裝理念發生了變化,更加注重環保、多種功能性和智能化,順應這一市場需求,高性能、多功能面料市場潛力巨大。”
國泰君安在其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受鋰電池性價比提高以及國家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的利好刺激,預計2017年鋰電池交通工具領域用量迎來飛速發展,或將達到2013年的20余倍。國內鋰電池材料企業在2012-2017年基本完成產能建設,供給也日趨集中,技術領先、具備成本優勢、進入國際主流電池供應鏈的材料企業將充分受益。
在即將到來的鋰電池需求熱潮中,眾和股份能否抓住機遇,成功實現轉型,本報將持續關注。
結語:
人們常說窮則思變,然而在鋰電池行業如果真正等到自己困窘了再去改變,那恐怕已為時已晚。因此業界人士應該與時俱進,用全局的眼光衡量企業的發展,這樣才能不落后于人,才會成就業界美談。
上一篇:比亞迪萬向等鏖戰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城市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