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7月19日
動力鋰電池產權歸誰才更加有利于推動電池回收產業發展?
最近,有兩件事情越來越受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
一是主機廠沒有電池所有權,回收主體責任執行遭遇尷尬;二是最新的消費升級政策提倡換電模式、電池租賃,以發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車。
電池回收和租賃這兩件事情涉及到同一個問題,即動力鋰電池的產權究竟歸誰才更適宜,更加有利于推動產業發展?
誰擁有,誰治理?這在電池行業存在挑戰。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產權歸消費者,但是消費者購買使用之后并沒有能力做電池回收,更不承擔回收的主體責任。
01、過于聚集的無產權之壓
產權歸屬問題已成為限制電池回收產業發展的緊要因素之一。
車企面對的重要問題是政策賦予的電池回收及流向監控責任與未賦予的對電池流轉的剛性約束權利之間的矛盾。北京綠色智匯能源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清雨表示,主機廠無權對未交回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處置。
動力鋰電池產權應歸主體責任的主機廠?對此,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分解與解讀。
假如交給電池廠商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售后服務部總監洪炎武表示,目前回收的主體壓力過于聚集在主機廠,對零部件廠商的要求相對很少。
02、他們最想了解產權歸誰
弄清了產權歸誰就明確了該去哪找到更多的回收貨源。
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回收公司都會緊緊盯著退役電池市場,畢竟缺乏穩定貨源、長期吃不飽肯定會成為擊垮回收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
回收的黃金時代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是最終的兩個流向,也是整個產業最基礎的兩個盈利來源。
而回收環節的緊要性就在于,從廢舊電池到新電池材料或產品的循環實現。關于退役電池和回收之后的定位,應當有專業的渠道使得退役電池和回收之間能夠實現跨區域、跨類型、跨公司的戰略深入與合作。
電池產權在誰手里會比較好?主機廠、電池廠、第三方運營商、用戶……
03、電池租賃與產權歸屬
有關電池租賃,一是涉及盈利,二是涉及產權,三是主機廠、電池廠等多方之間存在博弈。
2013年,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試驗室就曾經對換電商業模式進行過分解,結果很明確,即裸車銷售下的電池租賃模式在沒有政府補貼支持下的盈利能力比較差,很難實現正的業務收益。
電池租賃優點在于能夠聚集電池資源,統一分配、回收,大幅降低了用戶的購買成本,符合新消費升級政策發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車的倡導,也有利于深入挖掘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價值,比如回收環節等。
但是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即電池產權歸誰,不同品牌電池能否互換,或者由用戶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