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7月15日
傳統鋰離子電池自放電率的測量辦法解析
由于鋰離子電池自放電率普遍較低。而自放電率本身又受溫度、使用循環次數以及SOC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對電池實現自放電的精確測量是非常困難且耗時的工作。
1自放電率傳統測量辦法
目前,傳統的自放電測試辦法有以下3種:
●筆直測量法
首先將被測電芯充電至一定荷電狀態,并維持一段時間的開路擱置,然后對電芯進行放電以確定電芯的容量損失。自放電率為:
傳統鋰離子電池自放電率的測量辦法
式中:C為電池的額定容量;C1為放電容量。開路擱置后,對電芯放電可以獲得電芯的剩余容量。此時,再次對電芯進行多次充放電循環操作,確定電蒜此時的滿容量。此辦法可以確定電池不可逆容量損失與可逆容量損失。
●開路電壓衰減率測量法
開路電壓與電池荷電狀態SOC有筆直關系,只要測量一段時間內電池的OCV的變化率,即:
該辦法操作簡單,只需記錄任意時問段內電池的電壓,進而依據電壓與電池SOC的對應關系即可得出該時刻電池的荷電狀態。通過電壓的衰減斜率以及單位時間所對應的衰減容量的計算,最終可得到電池的自放電率。
●容量保持法
測量電池期待保持的開路電壓或者SOC所要的電量,得出電池的自放電率。即測量保持電池開路電壓時的充電電流,電池自放電率可以認為是測量得到的充電電流。
2自放電率快速測量辦法
由于傳統測量辦法所需時間較長,且測量精度不足,因此自放電率在電池測試過程中大多情況下只是作為一種篩選電池是不是合格的辦法。大量新穎方便的測量新辦法的出現,為電池自放電的測量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數字控制技術
數字控制技術是利用單片機等,在傳統自放電測量辦法的基礎上衍生出的新型自放電測量辦法。該辦法具有測量花費時間短,精度高,設備簡單等優勢。
●等效電路法
等效電路法是一種全新的自放電測量辦法,該辦法將電池模擬成一個等效電路,可快速有效地測量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率。
自放電率作為鋰離子電池的一項緊要性能指標,對電池的篩選及配組具有緊要影響,因此測量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率具有深遠意義。
1預測問題電芯
同一批電芯,所用材料和制成控制基本相同,當出現個別電池白放電分明偏大時,原由很可能是內部由于雜質、毛刺刺穿隔膜而出現了嚴重的微短路。因為微短路對電池的影響是緩慢的和不可逆的。所以,短時間內這類電池的性能不會與正常電池相差太多,但是長期擱置后隨著內部不可逆反應的逐漸加深,電池的性能將遠遠低于其出廠性能以及其他正常電池性能。因此為了保證出廠電池質量,自放電大的電池非得剔除。
2對電池進行配組配組
鋰離子電池要較好的一致性,包括容量、電壓、內阻以及白放電率等。電池的自放電率對電池包的影響緊要表現為:一旦組裝成模塊后,因各個單體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率不同,在擱置或者循環過程中,電壓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而在串聯充電下,其受電流又會相等,故每次充電后都可能會在鋰離子電池模塊中出現過充或者未洋溢的單體電池,隨著充放電的次數新增,電池性能會逐漸惡化,循環壽命相比未配組的單體電池大幅下降。因此,電池配組要求對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率進行精確測量并篩選。
3電池SOC估算修正
荷電狀態也叫剩余電量,代表的是電池使用一段時間或長期擱置不用后的剩余容量與其完全充電狀態的容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數表示。自放電率有關鋰離子電池的SOC估算具有緊要參考價值。經過自放電電流對SOC初值的修正可提高SOC估算精度,一方面對客戶而言可依據剩余電量估算產品可使用時間或行駛距離;另一方面提高bMS的SOC預測精度可有效防止電池過充過放,從而延長電池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