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5月25日
補貼新政 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六月十二日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即將執行,鋰電產業鏈有望再度迎來投資機會。六月十一日鋰離子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但近期鋰離子電池板塊指數的表現難以令人滿意,六月八日當日鋰離子電池板塊指數下跌0.98%,報收于4072.54點,距離年內低點3812.25點僅有6.4%的距離。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政策下鋰離子電池發展
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過渡期政策也成為造成鋰離子電池板塊進一步走低的重要因素政策明確規定,2018年二月十二日-六月十一日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過渡期,在此期間上牌的乘用車和客車車輛補貼按照2017年的0.7倍執行;貨車和專用車補貼則按照2017年的0.4倍執行。
而相比于過渡期來說,六月十二日以后取消100-150公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150-200公里級別在之后將減少近40%補貼;200-250公里級別減少約5%;而250-300公里級別的新增了10%以上;300-400公里級別新增了約45%;400公里以上級別新增了60%。
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影響力日益加強
我國是鋰離子電池最重要的生產國之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鋰離子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52.87億只,占全球總產量比重達到71.2%,已持續十年位居全球首位。2016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年產量達到78.42億只,相比2010年的26.87億只上升約3倍,年復合上升率為19.54%。
那么關于整車以及電池廠商而言,在六月十二日之前盡可能的降低續航200km以下級別的車輛以及電池庫存就成為其首要任務,這就導致了碳酸鋰需求的短時間下降。而250公里以上級別六月十二日以后的補貼反而相比過渡期內補貼多了。消費者的需求延至六月十二日之后,這導致了下游只消化庫存而少補甚至不補庫存,最終在上半年碳酸鋰并未大量新增產量前提下出現了因為下游不補庫存帶來的價格下跌。
下游整車廠商獲取的補貼減少、中游電池廠商降價出貨以及上游鋰礦產品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上半年整個鋰離子電池產業板塊充滿了較強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作為A股市場中彈性最強的品種之一,在市場受信用違約風險偏好被壓制的情況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今年以來差強人意的股價表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六月十二日補貼新政落地,鋰離子電池行業平穩有序發展可期
六月十二日之后的新補貼政策明顯旨在鼓勵新能源汽車廠商發展高續航里程、以及高能量密度的車型。整個鋰離子電池行業產品將進一步向電池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材料鋰離子電池市場轉變,過往大量低質、低效的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產品將因補貼取消或大幅減少而退出市場,整個鋰離子電池行業將向中高端領域進軍,產業鏈各細分領域的集中度有望得到大幅提升,行業平穩有序發展可期。
同時,從機構市場調研情況來看,受新補貼政策影響,新能源高能級車型在7-八月會有一個前期需求釋放的過程,對產業鏈存在一定的拉動效應,之后產業鏈則會繼續備戰年底,加緊排產。六月份的排產熱度已經開始新增,預計全年在3季度,產業鏈會迎來旺季。
目前整個板塊69家有券商出具業績預測的公司的18年預測PE中位數為21.96倍,同時結合51家已經披露中報業績預測的公司情況來看(29家同比上升,22家預告增速中位數超20%),板塊存在一定的估值優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鋰電產業鏈正逐步從之前高速發展中存在雜亂無章、一哄而上的情況向有序發展、集中度提升轉變,因此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更加有希望充分受益于后續的新補貼政策以及中高端發展戰略。
另外,盡管三元電池已經正式成為鋰電行業的主流趨勢,而且高鎳化也成為行業以及市場投資者的關注焦點,但從目前產業鏈情況來看,各環節仍需磨合,距離業績兌現仍然任重而道遠,假如一味追求對三元材料相關公司進行主題投資,即使短時間獲利豐厚,或將難逃盈虧同源的命運。
上一篇:三元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接近極限
下一篇:頻繁快充會否降低電池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