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5月26日
鋰電能量密度將達500Wh/kg,如何滿足關鍵材料要求?
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鋰電及材料公司紛紛加強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及材料體系的研發。
2018年四月,當升科技2017年報表示,報告期內,江蘇當升二期工程第二階段順利竣工投產,新增4000噸高鎳多元材料產量,公司已啟動江蘇當升鋰電正極材料三期工程,將為公司新增1.8萬噸高鎳正極材料產量。
2018年三月,贛鋒鋰業表示,固態電池因其能量密度比較高,可延長續航里程和加速充電以及改善安全性而被視為電動汽車應用的下一代電池技術。公司目前正在對固態電池進行廣泛的試驗工作,并在浙江寧波設立了一家研發中心和一條試驗生產線以加快公司的固態鋰離子電池技術的商業化。目前公司的固態鋰離子電池仍處于試驗階段,但已通過多項第三方安全測試。
2018年一月,正拓能源負責人透露,公司建設的3000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于2017年八月實現批量生產,前期主推420mAh/g和450mAh/g兩個型號,目前處于送樣測試和小批量供貨階段。
2018年一月,創新股份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上海恩捷2017年自主研發的重要運用于軟包電池的油性PVDF和涂布隔膜產品(產品特點為一次涂覆陶、雙面涂覆PVDF并擠壓),目前全球僅有上海恩捷、LG及日本的一家公司能夠生產。2018年該種產品會大規模應用,市場需求較大。目前,ATL、松下已要求上海恩捷打樣該產品。
2017年八月,天賜材料表示,預計2017年底將具備300噸LiFSI新型鋰鹽產量。另外,公司2017年定增計劃新建2000噸/年新型鋰鹽產量。亞化咨詢《我國鋰離子電池年度報告2018》認為,我國鋰電材料普遍存在高端產量不足、低端產量過剩的局面。鋰電材料公司若想滿足鋰離子電池不斷提升的性能和質量要求,一方面,需加強對新技術、新體系的研發,并與鋰電公司進行對接;另一方面,需抓緊時機,投建高端產量,從而搶占未來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對市場變化沒有做出判斷或有效應對,這些公司或面對生存危機。事實上,即便是鋰電材料巨頭公司也會因此面對利潤下降,甚至面對巨額賠償。
2016年十月,勝利精密出資4.86億元收購鋰電隔膜公司蘇州捷力33.77%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持有蘇州捷力84.77%股權。蘇州捷力負責人彭立群承諾:蘇州捷力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億元、1.69億元和2.197億元。
然而,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蘇州捷力凈利潤為6000萬元,因業績未達標向勝利精密賠償1.48億元;2017年,雖然其產量達到1.62億平方米,同比翻倍,銷售量1.16億平米,同比上升53.21%,然而庫存卻達到了0.72億平方米,同比上升177.65%,也使得其凈利潤為-1219.13萬元,業績再次未能達標。根據勝利精密通告,蘇州捷力2017年應補償金額3.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