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4月06日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三元鋰離子電池?
相信很多打算選購電動汽車的朋友都聽說三元鋰離子電池的大名,常見的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特斯拉等都采用了這種電池。可你有沒有想過,三元鋰離子電池究竟為何叫三元鋰離子電池?三元究竟指的又是哪三元呢?
三元鋰離子電池,其全稱為正極材料使用鎳鈷錳酸鋰或鎳鈷鋁酸鋰等三元聚合物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別說正在看文章的大家記不住,4S店的銷售小哥們八成也記不住。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我們將上述正極材料balabal的電池簡稱為三元鋰離子電池。
為何我聽說三元鋰離子電池最多?是因為它很優秀嗎?
為何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三元鋰離子電池?原因概括起來大概有三點:
①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有保障
②壽命、輸出功率、成本控制還都不錯
③提升能量密度容易,省時省力當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重要有三元鋰、磷酸鐵鋰、錳酸鋰、鈷酸鋰等等,都是按照正極材料的類型來命名。與之配對使用的商業化負極材料一般都是石墨負極。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在充電過程中,由于電池外加端電壓的用途,正極集流體附近的電子在電場驅動下向負極運動,到達負極后,與負極材料中的鋰離子結合,形成局部電中性存放在石墨間隙中;消耗了部分鋰離子的負極表面,鋰離子濃度變低,正極與負極之間形成離子濃度差。在濃差驅動下,正極材料中的鋰離子從材料內部向正極表面運動,并沿著電解質,穿過隔膜,來到負極表面;進一步在電勢驅動用途下,向負極材料深處擴散,與從外電路過來的電子相遇,局部顯示電中性滯留在負極材料內部。放電過程則剛好相反,包含負載的回路閉合后,放電過程開始于電子從負極集流體流出,通過外電路到達正極;終于鋰離子嵌入正極材料,與外電路過來的電子結合。
負極石墨為層狀結構,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的方式,在不同類型的鋰離子中沒有太大差異。不同正極材料,其晶格結構存在明顯差異,充放電過程中的鋰離子擴散進出,過程略有不同。
2.重要正極材料的類型和特點
當前商業化比較充分的正極材料重要有鈷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和三元鋰四種。其中,鈷酸鋰雖然能量密度等方面存在明顯優勢,但是安全問題成了瓶頸,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小。錳酸鋰,循環性能比較差,高溫性能不好,雖然抗過充能力強,成本又低,但現在重要只在低端或低速車輛上還有使用,市場份額也在縮小。只剩下磷酸鐵鋰和三元鋰是當前真正的主流,二者一個占據能量密度和低溫性能的優勢,另一個則擁有循環壽命和安全性的優勢,國家政策和終端用戶在二者之間有些難于抉擇。目前為止,公交車重要使用磷酸鐵鋰,乘用車等對續航和客戶體驗要求較高的車型則選擇三元鋰離子電池。
3.三元鋰正極材料結構和特點
三元材料是過去幾年的熱點,其中Ni成分,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Co成分也是活性物質,既能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又能減小陽離子混排,便于材料深度放電,從而提高材料的放電容量;Mn成分,在材料中起到支撐用途,供應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三元鋰,基本上綜合體現了幾種材料的優點。
在三元材料這個大的類別下面,材料中三種金屬元素比例不同,可以看成不同種類的三元材料。一類是Ni:Mn等量型,第二類是Ni:Mn不等量型。
等量型的代表是NCM424和NCM111。在充放電過程中,+4價的Mn不變價,在材料中起到穩定結構的用途,+2價的Ni變為+4價,失去兩個電子,使得材料有著高的比容量。
Ni、Mn不等量型,就是本文的主角,又叫高鎳型三元鋰,重要的代表型號是NCM523,NCM622和NCM811。富鎳型三元材料在電壓平臺低于4.4V(相關于Li+/Li)時,一般認為重要是Ni為+2/+3價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到+4價。當電壓高于4.4V時,Co3+參與反應變為+4價,Mn4+不參加反應起穩定結構用途。
高鎳三元給正極帶來的影響
不同比例NCM材料的優勢不同,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要求加以選擇。Ni表現高的容量,低的安全性;Co表現高成本,高穩定性;Mn表現高安全性、低成本。要想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車輛續駛里程,當前主流觀點是在高鎳方向上,提高高鎳三元的安全性達到車輛使用要求。在三元及前文提及的磷酸鐵鋰、錳酸鋰和鈷酸鋰等成熟商用技術路線以外,也存在著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以及全固態電池等多個技術方向,但都距離成熟商用還比較遠。
三元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質和安全性重要取決于微觀結構(顆粒形態和體積結構穩定性)
和物理化學性質(Li+擴散系數、電子傳導率、體積膨脹率和化學穩定性)的影響。
Ni新增使循環性能變差;熱穩定性變差;充放電過程中表面反應不均勻;反應產物中存在大比例的Ni2+,導致材料呈氧化性,緩慢氧化電解質,過程中放出氣體。
上一篇:什么是電池?電池的簡單介紹
下一篇:為何要研究石墨烯電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