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6月29日
盤點動力電池行業大事連連
6月11日,中國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00750)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48小時之內連續兩次漲停,總市值從開盤當日的786.4億元又增近百億,當前市值已經突破千億,為創業板第二大市值個股,也是中國鋰電行業市值最高的電池企業.
正當整個行業為獨角獸所取得的成績贊嘆不已之時,動力電池行業卻出現了發展拐點.
6月12日,財政部發布信息,2018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實施,不符合新補貼政策要求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及專用車車型將無法獲得補貼.即續航低于150km的純電動乘用車直接取消補貼,新能源客車即專用車補貼金額大幅下調,系統能量密度達140wh/kg成為電池標配.
與此同時,自6月12日起,2017年第1-12批及2018年第1-4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目錄廢除,符合2018年補貼政策技術要求的1977款新能源車進入第5批目錄.這意味著有上千款還未量產或者少量生產的新能源車型無法獲得補貼,這也讓大批動力電池企業和主機廠花費了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上公告費用打了水漂.
客觀來看,上千款新能源車型作廢主要是配套的動力電池在系統能量密度、續航里程、快充倍率、噸百公里耗電量、Ekg值等關鍵指標無法達到新補貼政策的技術要求.這表明動力電池企業和主機廠在產品質量方面還有待提升,同時也在倒逼動力電池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和技術,從而推動中國動力電池的發展.
不過,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當前中國動力電池技術進步非常快,但依然趕不上政策調整的速度,也滿足不了主機廠大幅提升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預期.國家政策導向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拔高的速度與實際發展速度存在脫節,這讓電池企業面臨著一種苦惱,即一款產品剛剛定型,很多技術指標、參數還需要驗證,產品還沒來得及優化,就要立刻進行產品迭代升級.這會對動力電池的性能提升不利,同時也會對新能源汽車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產生不良影響.
事實上,隨著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在補貼退坡、原材料漲價和主機廠壓價等多重壓力下,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做盾牌和武器,而技術提升并非易事,這必然會導致一批企業被洗牌出局.
下面就來看本周鋰電行業都有哪些新技術和大事件吧.
1、松下借助AI技術加速固態電池研發
日本媒體報道稱,松下最新開發出一種AI高科技材料分析手法,不僅僅適用于電池,而且預計可以利用于太陽能電池等的材料開發.
本次所開發的方法是一種可以高速且高分辨率條件下,可視化鋰離子電池內部材料在電池工作過程中的行動狀態,這一狀態的可視化,將會極大地影響Li離子電池的容量密度,充放電速度以及壽命等多種性能的改善.
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方法,可以立即識別應用新材料后的效果,由AI(人工智能)進行材料開發時,可以反饋更多精準的數據給到數據庫.松下預計通過這樣的AI開發材料手法,"材料情報"的競爭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目前,松下已經將這種方法預先應用于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中,在特定的課題上進行確認.
點評:近期松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動作頻頻,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還在研發高鎳811電池的時候,松下已經在固態電池、燃料電池和新一代車用電池領域取得積極進展.而此次松下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利用高度智能算法分析固態電池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改善電池的性能,加快研發進度.這種將人工智能引入固態電池研發的思路無疑值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學習,實現動力電池真正的智能制造.
2、意大利研發出可"閃充"的半固態鋰氧電池
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發布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經過8年努力,研發出了新型半固態氧流量鋰電池NESSOX.具有高達1兆瓦時/噸能量密度,可以像汽車"加油"一樣,在幾分鐘內通過更換電池內部液體電解質完成充電.
該電池采用一種新型液體電解質,能夠有效抑特種致電池失效的物質生成,并保持電池性能穩定,這種新型高能量密度半固態鋰氧電池表現出了優異特性.
據博洛尼亞大學相關資料介紹,該電池可以支持汽車續航600公里以上,目前的成本為150歐元/千瓦時.同時,該電池在應用于其它交通工具、儲能等方面也具有較大潛力.
點評:1兆瓦時/噸能量密度即1000wh/kg,是當前三元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5倍左右,新型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非常突出.按照該大學的說法,該新型半固態鋰氧電池采用新型液態電解質,通過更換內部電解質完成幾分鐘快速充電,支持600公里續航,成本僅1132.8元/Kwh,與略低于當前的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成本優勢也非常突出.一旦該電池能夠成熟量產,還會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還具備快充功能,無疑是替代當前鋰電池的有利選擇,就是不知道產品安全性如何?
3、特斯拉動力電池年底有望降至100美金/kWh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上周的股東大會上表示,特斯拉目前已經獲得了突破性的電池技術進展,除了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之外,還能夠實現同體積能量密度30%的提升.消息表示,如果這一突破性技術落地,未來特斯拉的車型續航將能夠達到640公里以上.
埃隆?馬斯克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特斯拉在電池組能量密度以及生產成本方面已經得到了一些突破,而且這些突破相當巨大."他提到,如果接下來幾個月里電池原材料價格穩定,那么特斯拉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實現電池單元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的目標.
對比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目前從LG化學處采購電池的費用是145美元/kWh,而奧迪也同樣采購LG化學的軟包電池,但費用是114美元/kWh.
點評:按照當前匯率,100美元/Kwh即是639.16元/Kwh,相當于0.64元/wh,這個價格是當前國內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系統價格的一半左右,遠低于國內提出的1元/Kwh的目標,也低于三星SDI和LG化學的電池價格,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可以大大降低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成本,從而實現特斯拉的大規模推廣提供保障,同時也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產生巨大的沖擊.
當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都在想法設法降低制造成本,但迫于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降成本的目標比較困難,而電池企業的產品毛利和利潤空間卻遭到大幅壓縮.在補貼完全退坡之后,電池企業降成本的壓力降進一步加劇,屆時成本控制將成為電池企業生產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