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12月18日
從“源頭”解決動力鋰電池的問題
有兩類熱新能源汽車的保修政策在目前市場:車輛的保修期和保修期內的核心部分(包括動力鋰電池的部分),這兩個保修方面有兩個限制,即購買時間限制和里程限制,是基于先占先時期(前提符合保修規則)。保修期一般為3-6年,公里數限制在6萬-15萬公里之間。核心部件的保修期通常為8年,保修期在12萬至15萬公里之間。其中,只有比亞迪品牌售后政策包含電池壽命保修。
這一不同的售后政策是否是比亞迪占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50%的原因之一?答案是未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鋰電池確實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鋰電池問題,可以通過以下來源來解決:
1.汽車制造商正在加緊整合動力鋰電池品牌。目前,鋰離子電池的低端產量嚴重過剩,產量利用率低。許多中小型電池制造商的產量利用率甚至低于10%。新能源汽車未來競爭的核心要素是產品動力。汽車制造商要想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浪潮中有更大的勝機,就必須選擇性能更高、質量更高的動力鋰電池。與在產品性能和質量上更加有優勢的領先電池公司合作,掌握戰略資源,贏得勝利。
2.汽車公司應積極研發相關技術,確保動力鋰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電池的續航能力。無后顧之憂是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助推器。2018年六月,我國正式執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提高了各類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和電池電量要求。新政策向高區間傾斜,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在業內想要加速電池技術,技術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只能通過售后來彌補。只有提高技術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車輛體驗。
3.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動力鋰電池回收政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池成本,改善消費者買不起動力鋰電池的現象。廢舊電池回收過程復雜,成本較高。目前,國內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的標準化仍有提高的空間。假如能改進動力鋰電池回收系統,將大大降低動力鋰電池的成本。
上一篇:單體電池的重要溫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