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9月02日
動力電池恢復的高峰期就要到來
近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將于2020年9月1日實施。《細則》進一步規定了動力電池的回收,要求回收拆解企業拆解、收集、儲存、運輸和回收廢舊動力電池或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其他類型儲能裝置,并加強全過程的安全管理。近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將于2020年9月1日生效。《細則》進一步規定了動力電池的回收,要求回收拆解企業拆解、收集、儲存、運輸和回收廢舊動力電池或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其他類型儲能裝置,并加強全過程的安全管理。
近年來,大量新能源汽車投入市場,動力電池的生產和銷售逐年增加,回收動力電池迫在眉睫。隨著2020年動力電池的恢復高峰,這個100億級的市場吸引了很多關注。
市場廣闊
2013年后,中國新能源汽車得到廣泛應用,并于2014年進入爆炸式增長階段。根據動力電池4-6年的使用壽命,國內動力電池將在2020年左右進入報廢高峰期。招商證券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生產約24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到2022年,將生產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
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是目前電動汽車使用的兩種主要電池類型。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在正常情況下,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剩余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70%至80%時,不能滿足車載使用的要求。動力電池退役后處置不當會影響環境,帶來安全隱患,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在2018年聯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號文件中指出,應按照先梯級利用再回收的原則,鼓勵動力電池的再利用。對于具有梯級利用價值的,可用于儲能和儲備領域;不具備梯級利用價值的,可以回收提取有價值的金屬。通過動力電池的多層次、多用途合理利用,提高了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
招商證券指出,梯隊使用的電池大部分是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富含有價值的金屬,通常被直接拆卸和回收。從目前潛在的退役電池結構來看,到2022年,磷酸鐵鋰電池將成為退役電池的主力軍;預計從2023年開始,三元動力電池將超過磷酸鐵鋰電池,成為回收利用的主要目標。
據招商證券稱,2020年退役的動力鋰電池將達到26.69千兆瓦時。其中,三元電池為6.38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為20.31千兆瓦時,合計23.78萬噸,對應131億元的市場空間。到2022年,退役動力鋰電池將達到52.29千兆瓦時,其中三元電池為30.72千兆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為21.57千兆瓦時,總計385,400噸,相當于184億元的市場空間。到2025年,退役動力鋰電池將達到134.49千兆瓦時,其中三元電池為100.53千兆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為33.96千兆瓦時,總計803,600噸,相當于354億元的市場空間。
政策推動
長期以來,動力電池的回收一直受到重視。在過去兩年中,大力推行政策,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底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號文件指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在銷售新能源汽車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市)設立收集式回收服務網點,在新能源汽車數量較少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市)設立集中儲存式回收服務網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明確指出,應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和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模式,培育一批動力電池回收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級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國家新能源汽車監測和動力電池回收可追溯綜合管理平臺”,完善法律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可追溯和回收責任。
許多地方已采取積極行動,推出相關實施計劃。例如,今年6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指出到2023年,山東省重點地區將建成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集群,建成一批退役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高效回收的先進示范項目,發布一批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技術標準,培育一批動力電池回收標桿企業。
2019年4月發布的《湖南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號文件指出,要基本建立共享回收網絡體系,引導全省80%以上的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進入回收網絡體系。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并實施應用,形成技術先進、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新技術體系;頒布了一批急需完善的集團或行業標準,基本建成了新能源汽車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培育一批梯級利用和回收的龍頭示范企業,引導形成“回收-梯級利用-資源回收”的產業鏈和工業園區,實現產業集群和資源的最大化節約。到2020年,基本實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回收、儲存、運輸和回收的規范化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完善回收模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相關政策解釋中指出,動力電池回收作為一個新領域,正處于起步階段,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一是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尚未退役,汽車生產、電池生產、綜合利用等企業之間沒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同時,在實施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時,有必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法律支持。
二是目前企業技術儲備不足,需要突破動力電池生態設計、梯級利用、有價金屬高效提取等關鍵共性技術和設備。缺乏退役動力電池的放電、儲存和梯級利用標準。
第三,受技術和規模的影響,市場上回收有價金屬的收入不高,經濟不景氣。相關財稅激勵政策不完善,市場化回收機制尚未建立。
國海證券指出,動力電池回收業務模式仍需不斷完善,整體回收體系仍需構建。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中較為標準化的參與者包括動力電池(或材料)制造商、專業第三方回收企業、行業聯盟等。目前,我國主要參與電池回收的正規制造商大多是第三方回收企業,并與汽車公司合作探索回收渠道。通過與汽車制造商的合作,電池可以很快歸還給回收工廠。預計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戰略聯盟與合作將在未來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對獨立的第三方回收企業正在成長,成為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包括上市公司
針對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的提問,創業板表示,公司已與比亞迪汽車、BAIC、威來汽車、捷豹路虎、豐田工業汽車、東風本田、寧德時報等201家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廠簽署了動力電池回收協議,并開始合作,扎實推進動力電池從報廢到消費的大循環體系建設。
上一篇:讓鋰電池持久的途徑
下一篇:動力蓄電池產銷量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