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8月06日
新能源可別帶來新污染 汽車動力蓄電池將迎來大規模報廢
數據來源: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
核心閱讀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保有量都已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與此同時,新能源動力蓄電池正在進入規模化退役期,預計2020年累計退役量將超過20萬噸。《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已于今年八月一日起正式執行。新規會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出現何種影響?如何合理回收利用退役電池,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在政策和市場環境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保有量都已超全球總量的一半。據行業專家從公司質保期限、電池循環壽命、車輛使用工況等方面綜合測算,2018年后,我國新能源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期,預計2020年累計退役量將超過20萬噸。假如這些電池處置不當,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七月三十一日,工信部召開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啟動會。八月一日,《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執行,這標志著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開始接受國家監管,保證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有序、綠色發展。
16
執行全過程監管,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16項回收利用重點標準將陸續推出
八月一日,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宣傳貫徹會在北京舉辦。“從國家層面上對動力蓄電池全過程監管,我國是第一個這么做的。這對全球電動汽車的發展有著引領用途。”北京理工大學電動汽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我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分為新能源汽車車載管理模塊和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模塊,前者由北京理工大學電動汽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負責管理,后者由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負責管理,重要聚焦動力蓄電池從車上退役之后,走向梯次利用、解體、回收利用等。孫逢春表示,這樣全過程管理,為的是能夠對每一塊電池100%跟蹤溯源。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工信部會同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公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突出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貫徹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動力蓄電池回收責任、綜合利用、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圍繞動力蓄電池設計、生產、銷售、運輸、回收利用及無害化處置等環節構建回收利用體系。
同時,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了16項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標準。目前,已公布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編碼規則、拆解規范和余能檢測4項國家標準,梯次利用要求標準正在報批,電池拆卸、包裝運輸、材料回收3項標準也已形成征求意見稿,其他標準正在抓緊研制。
17+1
以“17地區+1國企”形式建設回收利用試點,探索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模式
在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退役潮到來前,相關部門已經從頂層開始了動力蓄電池的溯源體系建設。未雨綢繆,源自前車之鑒。“我國在電池方面是吃過虧的。比如說目前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動自行車的鉛酸電池,其報廢和回收利用曾經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打‘藍天保衛戰’,假如車用動力蓄電池沒管理好,那這場戰役很難取得勝利。所以,從環保和綠色可持續發展上來說,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溯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孫逢春強調。
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八月一日之后,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動力蓄電池都要納入管理,包括進口新能源汽車。據孫逢春介紹,關于國產新能源汽車,2017年之后銷售的車型已經全部納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2017年之前的車型,其資料多集中在公交、出租、汽車生產公司手中,這些公司需將相關信息手動上傳到監管平臺上。
七月下旬,依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執行方法》,工信部等7部門確定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相對集中、特色鮮明的地區,發揮地方政府引導用途,以公司為主體,積極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目前已確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等17個地區和我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1家央企作為試點,全面啟動試點工作。試點期滿后,工信部等部委將組織開展試點評估,總結試點相關經驗,進一步推動在全國范圍內構建完善、高效、規范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只有獲得相關資質的公司才可以從事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據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副主任陳平介紹,被商務部或地方商務部門認定具有汽車回收拆解資質的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已有700余家。專門從事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公司,必須滿足《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規定的要求。
100
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過百億,梯次利用被看好,在輔助服務等領域已有應用
據預測,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市場規模巨大:預計市場規模在2018年超過52億元,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2022年將超過300億元。也就是說,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不僅是環保所需,還有著不小的經濟效益。
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包括了梯次利用和資源回收兩個環節。通常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蓄電池剩余容量降低到初始容量的70%—80%時便無法滿足汽車使用要求,就要“退役”。就像電動玩具上無法發揮用途的電池放在收音機里還可以正常使用相同,從汽車上退役下來的動力蓄電池,經過測試、篩選、重組等仍可以用于場地電動汽車、備用電源、電力儲能等運行工況相對良好、對電池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這就是梯次利用。
動力蓄電池的梯次利用被儲能領域普遍看好,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電力輸配等儲能應用領域已經有梯次利用示范項目運行。動力蓄電池假如無法用于梯次利用,將被拆解以回收其中有利用價值的再生資源,如鈷、鋰等金屬。
關于動力蓄電池拆解后再生利用的經濟價值,也有很多討論。在幾個月前的一次儲能國際峰會上,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動力鋰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指出,動力蓄電池是否具有回收的價值,要提前對電池多級利用的效益進行評估來確定。在實際應用中,許多材料的回收價值比較低,特別是輕量化技術的應用,導致許多公司的電池箱材料采用非金屬材質,其價值就更低。關于磷酸鐵鋰等電池,其正極材料回收價值不大,按照傳統工藝回收將得不償失。
“整車退役后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的規范管理是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國家監管平臺建立‘回收利用管理模塊’,面向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公司、梯次利用公司、再生利用公司完成溯源信息采集,實現動力蓄電池的在線監控以及各主體的責任落實。”陳平接受采訪時說道。
下一篇:高能動力鋰電池的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