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被寧德時代“綁架”,大眾本土自建電池廠
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8月05日
近日,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表示,該公司正考慮從2024年或2025年開始批量生出現產固態電池。
迪斯(HerbertDiess)稱:“長期而言,我們決不能依賴于少數亞洲(電池)制造商。”他說,陶瓷電容器的技術進步已經提高了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生產量力。因此,在合適的條件下,大眾可能會在歐洲,甚至在德國建設自己的電池廠。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寧德時代在歐洲建廠投產后動力鋰電池有望供應給大眾、戴姆勒、捷豹路虎等車企,但一旦電池供應出現問題,會對汽車制造商的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自建廠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保障。
目前電池已經是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的關鍵戰場。大眾集團此前表示,2018年是大眾轉型的加速之年,大眾集團正全力推進‘RoadmapE’電動化戰略。大眾集團規劃在2025年,旗下各品牌會推出一共超過80款全新的電動汽車型,其中包括50款純電動汽車型和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作為電動化戰略的一部分,電池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汽車行業的電池重要供應來自亞洲制造商,比如寧德時代、LG、三洋。
根據大眾集團規劃至2025年,該集團共要對外采購150千兆瓦時的電池,總的采購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其中我國的寧德時代將至少分走200億歐元的訂單,不論哪個數據,都是全球最大的電池招標額。
在電池產量供應方面,此前大眾集團面向全球市場已進行了電池采購招標,訂單金額將有500億歐元。截至目前,大眾集團在歐洲與我國已達成合作的電池采購訂單金額已達200億歐元。這意味著大眾集團到2025年會有1/4的利潤劃分給寧德時代。
不過即使寧德時代已計劃在德國建立第一個歐洲生產基地。但德國汽車制造商仍要加大在歐洲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力度。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動力鋰電池生產是電動汽車增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動力鋰電池生產領域,亞洲廠商已居于領先地位。假如歐洲缺乏本土電池產業,它在未來汽車工業的增值鏈上所占份額將會很小。”
事實上,除了大眾集團,寧德時代在歐洲市場也已經與戴姆勒、寶馬兩家集團都已經簽署了供應協議。戴姆勒表示,已與寧德時代簽訂合同,并正式成為戴姆勒的電池供應商。事實上,戴姆勒本身也生產電池,并在德國建有Li-Tec電池廠,但由于產品等方面并無競爭力,Li-Tec于2015年底停產。
目前來看,一方面與寧德時代簽下巨額訂單保證電動化戰略的執行,但另一方面大眾也正籌劃自己生產固態電池,以此來擺脫寧德時代的束縛和依賴。
下一篇:鋰離子電池之爭,三元還是磷酸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