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8月04日
整車廠與電池廠商合資合作成未來趨勢
一方面,隨著新政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整車廠公司對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動力鋰電池的需求越來越高,動力鋰電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成本、技術等水平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應用前景。
另一方面,動力鋰電池行業面對“洗牌”局面,動力鋰電池公司要與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激烈紛爭中取得長期發展。
基于整合產業鏈、實現優勢互補、創造新的上升點等目的,新能源車企與動力鋰電池廠商深度合作的“聯姻佳話”層出不窮。
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自然成為車企重點關注的領域,為獲得動力鋰電池技術,各新能源車企絞盡腦汁。觀察可以發現,目前可以大致分成三種模式:自主研發、外購和合資。
自主研發:車企自主研發動力鋰電池技術,實行“自給自足”的模式,門檻極高,對人才、資金、技術等要求有一定的積累才能做到。比亞迪是這其中的代表,比亞迪以電池起家,在電池領域的布局較早,之后拓展了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正是有了電池業務和汽車業務的公司背景,才有能力根據自身需求配套生產動力鋰電池。
外購:在資金、技術以及多方面的條件限制下,多數車企都會采用外購的形式獲取動力鋰電池為自身產品配套使用,在選擇的時候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能減少電池技術變更帶來的風險。代表公司是車企巨頭德國大眾。整車公司和動力鋰電池公司以合同、契約為關系紐帶,形成伙伴合作關系。
合資:車企尋求電池行業的龍頭公司合資或是建立聯盟關系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自身優勢,獲得技術并穩定了供應來源。例如國外的特斯拉與松下合資建立超級電池廠。國內的有近段時間長安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長安汽車將入股比亞迪電池業務板塊,雙方成立動力鋰電池合資公司;以及東風汽車與寧德時代宣布合資建立電池公司,東風汽車可獲得寧德時代更穩定的供應,寧德時代也可獲得裝車份額的提升等等類似的合資合作。
在產業政策和市場上升的雙重驅動下,整車廠與動力鋰電池廠商合資合作已成為一種興起的模式,這關于公司提升綜合競爭力具有明顯的積極意義。公司之間深度協作、強強聯合,根據產業發展的階段特點以及公司的內在需求,尋找到雙方之間的契合點,這將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