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7月23日
自給自足和外部配套并存 電池配套會走乘用車發動機老路?
汽車強國夢的核心在零部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是走傳統汽車的老路還是演變出新模式,成為業界關心的焦點話題。在某“峰會”上,行業人士圍繞“供需協同與技術升級”這一主題展開了一番熱烈討論。
自給自足和外部配套并存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形成了兩種動力鋰電池的配套形式,一是大型汽車公司自己建設電池生產廠,這種情況在跨國公司中比較常見;二是動力鋰電池公司為多家車企供貨,這種情況在國內公司中比較普遍。
特斯拉是全球著名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松下為其供應電池。據悉,松下一直是特斯拉ModelS、ModelX的電池獨家供應商,其新品Model3的動力鋰電池也由松下獨家供應。此外,特斯拉還與松下合資在美國內華達州建立Gigafactory超級電池廠,該廠規劃產量35GWh,于今年初實現量產。
大眾汽車曾舉辦全球電池供應招標會,據稱真實目的是為自己生產動力鋰電池收集資料。國內一家電池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大眾汽車關于打造電池廠雄心勃勃,有消息稱他們可能投資100億歐元在德國薩爾茨吉特建造電池廠,為實現2025年銷售上百萬輛電動汽車奠定基礎。
奔馳已經有自己的電池廠,近期將投資約5億歐元擴大規模,屆時產量規模是現在的4倍。
在國內汽車公司中,比亞迪擁有自己的電池生產廠,分布在惠州和深圳,深圳坑梓基地產量為10GWh,惠州基地產量達2GWh,今年深圳坑梓基地還將新增產量6GWh。
國內其他汽車制造商重要依靠外部公司供應動力鋰電池。《動力鋰電池藍皮書: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51.6萬輛,213家電池公司供應配套服務,有些公司與多家電池供應商形成配套合作關系,例如,北汽新能源的電池供應商包括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普萊德等。
國內配套供應環節問題多多
動力鋰電池的配套情況與傳統汽車的發動機供貨關系非常相似。發動機是傳統汽車核心零部件之一,跨國車企基本均自己生產發動機,國內排名前列的乘用車公司也是如此。在商用車領域,無論是客車還是卡車公司,極少自己擁有發動機廠,玉柴、濰柴等發動機專業制造商為他們供應產品。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峰會上說:“動力鋰電池與發動機都是核心部件,關系到市場競爭力。乘用車的產量動輒上百萬輛,比較容易分攤發動機研發成本。在汽車產品研發中,發動機研發費用占比較高。客車或者卡車的產量與乘用車不在一個量級。假如商用車公司自己生產發動機,研發費用分攤到產品上,價格會很高,反而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處于初級階段,雖然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每家公司的產量較小,從車型上細分,產銷量體現不出規模效應。王秉剛表示:“電池公司的投資成本很高,研發費用不亞于發動機,目前,這么高的成本,沒有哪家整車公司能夠單獨消化。”事實上,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位靠前的比亞迪也悄悄變革,今年已把電池板塊剝離出來,不僅自給自足,而且要為其他公司供應電池產品。
我國動力鋰電池的配套問題不僅體現在規模效益上,整車公司“不健康”的市場競爭策略也造成很多問題。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直言:“有些汽車制造商把價格放在第一位,哪家公司的電池價格低就用哪家公司的產品,并不是把質量和技術水平作為優選項;有些汽車制造商每年對配套電池降價幅度過大,嚴重挫傷電池公司的積極性。新能源汽車享受補貼政策,有些車企只想借此‘撈一把’,在電池配套上很不規范。”
在峰會現場,還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電池配套領域出現的種種問題進一步影響了電池管理系統(BMS)的研發。每家電池公司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要專門的BMS應對使用中出現的問題。BMS的研發要長期的相關經驗積累。整車公司配套電池數量繁雜,導致BMS難以做精。
“僧多粥少”不會長期存在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單體配套量在0.1GWh以上的公司共有31家,總配套量為26.73GWh,占比95%,其他100多家電池公司分享5%的“蛋糕”。不過,“僧多粥少”的現象不會長期存在,市場洗牌在所難免。
未來,動力鋰電池領域將呈現什么格局?吳志新表示:“電池行業洗牌會淘汰技術落后以及管理不規范的公司,電池配套的兩種方式仍將存在。”
吳志新曾考察上汽通用,發現這家車企在研發動力鋰電池。他就此詢問上汽通用的負責人是否準備生產電池,得到回答:“我們不生產電池,但我們要做聰明的買家。”
事實上,動力鋰電池是不定型的部件,技術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公司和研究機構正在尋求突破技術瓶頸之道,新技術層出不窮。現在市場上領先的電池公司或許在新技術面前將變得優勢不再。上汽通用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我們不生產電池,但要懂電池,甚至要比電池公司研究得更深。”
寧德時代為國內多家整車公司供應電池,前不久與上汽組建合資公司。在吳志新看來,這并不是偶然,他表示:“寶馬在寧德時代電池技術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用途。雙方的前期溝通長達2年,寶馬的工程師努力幫助寧德時代提升質量,寧德時代不斷按照寶馬的要求進行改進。”
下一篇:鋰電儲能裝置運輸將發生的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