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7月12日
做好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工作的三點建議
在環保壓力、利好政策和技術進步等因素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產量逐年攀升,同時帶動了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
截至2019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居世界首位。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1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2%。動力鋰離子電池累計配套量超過190GWh,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使用壽命有限,動力鋰離子電池將面對大規模退役的局面,若未經妥善的處置和進行充分的回收利用,一方面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浪費寶貴的金屬資源。做好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工作,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No.1
推行動力鋰離子電池綠色設計,從源頭解決回收難題
采用標準化、通用性及易拆解設計,協商開放控制系統接口和通訊協議,對電池固定部件進行可拆卸、易回收利用設計,原輔材料優先使用再生材料。在生產環節,加強對動力鋰離子電池一致性的技術研發支持,制定完善統一的產品技術標準,進一步規范電池規格尺寸。在梯次利用環節,鼓勵公司提高重組電池包一致性的技術研發。
No.2
完善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產業閉路循環
充分發揮生產者責任延伸、動力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追蹤管理等制度優勢,構建高效的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效率,形成閉環產業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在回收環節,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第三方組織的平臺聚集用途,推動產業鏈相關公司在電池退役、回收、梯次利用、再生環節實現信息、資源、知識、技術的互通和共享。
No.3
加強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環境管理,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加強電池生產公司的有毒有害物質管理,制定完善綠色產品標準,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嚴格控制電解液溶劑、添加劑等原材料的添加和使用,并逐步實現低有機溶劑、添加劑技術替代,降低后續其進入環境的風險。加強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過程的污染防治,制定技術規范,指導再生公司規范預處理技術、資源再生技術以及污染控制工藝、設施和效率,減少重金屬、POPs以及環境危害較大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
上一篇:電池回收亂象叢生 再利用難題不少